自去年年末比特幣價格突破10萬美元大關後,引發熱烈的加密貨幣投資熱潮,然而市場的狂熱也成為詐騙份子的溫床,各式謊稱應用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貨幣相關的詐騙案件層出不窮。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的數據,去年12月警方受理詐騙案件達1萬7766件,財產損失金額高達124億3543.3萬元,而目前的詐騙手法前五名分別為假投資詐騙、假買家賣家詐騙、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假中獎通知詐騙。
隨著川普政府2.0即將上任,比特幣價格再度突破10萬美元大關,而川普推出的個人迷因幣「$Trump」(川普幣)在這幾天也快速經歷暴漲及暴跌;除此之外,臨近歲末年終,正是詐騙案件的高發時節,投資者如何擦亮眼睛,識破加密貨幣詐騙的套路,守好自己的錢包?而政策制定者、產業界與法律界又該如何聯手應對詐騙挑戰,保護民眾財產安全呢?
最常見的加密貨幣詐騙手法:龐氏騙局
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165秘書兼任陽明交大助理教授莊明雄,接受《幣特財經》採訪時指出,目前的詐騙財損金額中,有將近五分之一都是加密貨幣詐騙,政府除了應要求交易所的資本額、將加密貨幣視為金融產品外,也應將台灣合法合規的交易所正面表列,提供給民眾更透明、開放、安全的交易環境。
目前最常見的加密貨幣詐騙手法就是龐氏騙局,透過保證獲利、穩賺不賠等話術誘騙投資人加入群組,並在其中分享各種投資成功案例,逐漸讓投資人相信其真實性,或是藉由交友軟體開始對投資人噓寒問暖、陪伴聊天等,慢慢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後再用分享的方式推薦投資標的,進而成功進行詐騙。
「詐騙集團都很有耐心,佈局時間會拉很長,像是去年底就有一個案例是被害人跟詐騙集團聊了兩個多月才開始進行加密貨幣投資交易,陸陸續續出入金20多次,總共投入新台幣4千多萬,一直到最後想要把錢領出來時,卻以要交10%保證金才能領回的理由被拒,這才驚覺被騙。」莊明雄強調,不管是社群媒體上的投資廣告、群組內的成功案例,甚至是要求面交或補繳保證金等,這些都是詐騙的經典操作,心中絕對要有所警惕,無疑是騙局。
現行法律難以追責成一大問題
加密貨幣詐騙案件頻傳,但現行法律能夠有效追究詐騙者責任嗎?是不是因為法律漏洞而導致詐騙案件追訴困難呢?
莊明雄指出,一方面是現在許多詐騙集團的位置都在境外,即使在台灣有抓到一些人頭帳戶的申請者跟車手,對其刑度都不高。以詐欺案件來說,刑法339條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詐欺犯罪防制條例則規定,三人以上犯刑法加重詐欺罪或成立境外機房,再加重2分之1刑責。
「但是法官在量刑時會用他的心證,他認為人頭帳戶申請者跟車手都非詐騙案的主謀,有可能羈押四個月就出去了,根本沒有嚇阻效果,所以我認為整個國家的資訊跟金融體制要做一個通盤的討論。」他補充道。
另一方面,台灣在加密貨幣的監管上並沒有讓交易所在法律上成為一個金融機構的角色,導致在詐騙聯防上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莊明雄認為,交易所或相關平台一定要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而且它的資本額還要再提高,甚至是直接讓銀行去兼辦加密貨幣業務。
他強調,交易所現在都有點像是一間資訊公司,似乎在告訴消費者如果公司財務出現問題,它隨時會倒閉或變成詐騙集團的幫手,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政府在法律上要讓加密貨幣直接變成金融產品,讓整體交易環境變得更安全。
政府對合法合規交易所及其品牌應正面表列
對於投資人的投資行為,莊明雄提醒,刑事警察局有成立「打詐儀表板」,上面都有很多詐騙話術解析、詐騙案例故事,民眾可以上去查看或用關鍵字搜尋,藉此判斷自己遇到的事情是否有可能是詐騙。
即使已經投入金錢,若中途覺得有問題也應馬上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進行確認並儘速報警,許多刑事局的人員都有進行過虛擬貨幣追查的受訓並取得執照,如果是在國內的交易所或特定幾家比較有跟刑事局合作的境外交易所,被害人是有機會可以把錢拿回來的。「當被害人報警後,我們會透過一些國際窗口或反洗錢組織去要求那筆錢被凍結,所以就是在跟時間賽跑,詐騙集團的想法就是盡可能拖著你,你越晚報警,他們就越有機會把錢轉走。」
而在宣導層面,莊明雄認為政府主管機關應將台灣有哪些合法合規的交易所以及其所營運的品牌名稱、網址都正面表列出來,因為現在民眾對於投資管道不明,就是被詐騙集團利用的最大機會所在,若有清晰又正確的資訊,或許詐騙案件數量就能有效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