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全球半導體股都跌掉四、五成 台積電繳出漂亮成績單 不景氣時該如何選擇投資標的?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2-07-15 17:0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果然不出所料,台積電第二季財報公布後,又繳出一張令人驚豔的漂亮成績單。

台積電的好業績及對未來成長性的正面展望,成為台股不再破1.4萬點的中流砥柱,也成為昨晚(14日)費城半導體指數得以開低走高的帶頭指標。台積電率先提出未來展望,對半導體業揮之不去的庫存修正、景氣下滑及供需失衡等問題,都提供大家很重要的啟發,值得進一步分析。

先看台積電公布的財報資料。

台積電第二季毛利率、獲利及 EPS 再締新猷,第三季毛利率高標更將挑戰 6 成,公司更上調今年美元營收預估值,由原先的可望超標 24-29%,上修至成長 34-36%。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預估,明年半導體業的庫存修正需要數季,但確信台積電會維持領先與持續成長,未來幾年高效運算 (HPC) 、資料中心及汽車電子將成主要成長動能,設定15-20%年複合成長率( CAGR)會持續並且可以達成。

台積電提出未來15-20%年成長率目標可以達到,應該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尤其是近來全球消費力道急縮,下游電子業庫存激增,市場擔心明年半導體景氣循環下行、供過於求的問題將更為嚴重,台積電敢如此有自信,當然值得探究原因。

因此,我想來談談幾個關於半導體產業最基本的問題。還是先說結論,半導體景氣循環一定會出現,如今確實也已經開始修正,需求萎縮與景氣下滑都是現在進行式。但接下來誰禁得起考驗,誰還能維持成長,端看每家公司有無獨特的競爭力。

先看看大家最關心的股價與財報的關係。全世界的半導體股,從台積電美股ADR、輝達、超微、英特爾、高通等,股價都已大跌一段,幾乎每家都從高點跌掉四、五成。因此,最近財報公布就很重要,重點是看企業要下修多少獲利預估,還有明年景氣下滑時對企業業績成長的展望。

其中,美光在6月30日率先公布,記憶體跌價與市場消費力萎縮等問題,並將第三季營收預估直接砍掉二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光公布財報後,至今股價不跌反漲,大約已從53.65美元漲至59.35美元,大約有一成左右漲幅,似乎也代表先前股價先行修正四成,已經將景氣衰退的恐慌反應掉了。

由於企業庫存偏高,股價大幅回跌,各家半導體公司本益比都修正至歷史低點附近,這是七月財報月前就已發生的事。因此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看每一家公司盈餘預估要修正多少。本益比(PE)修正至歷史低點,如今要看各家公司的盈餘(E)下修多少,讓投資人可以重新評估各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目前很多公司半導體庫存水位很高,這是不爭的事實,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提到,估計這波半導體庫存修正也需要數個季度才能完成。另外,日前野村證券整理過去半導體下行周期,一般來說庫存將修正三個季度,並預期此次半導體產業下行周期將在明年上半年落底,至於股價則會領先基本面在今年下半年落底。

當然,這種不景氣降臨後,所有公司都會受影響,誰能夠像台積電這樣具有技術的獨特性與領先性,就是關鍵因素了。

至於談到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循環,重點還是在供應及需求。供應的部分,所有國家都想蓋新廠,擴廠計畫真的很多,這種世界各國都在大擴廠的情況,過去確實不曾發生過。

但問題在於,這些新晶圓廠到底能不能開得出來,開出來會不會有競爭力,都是疑問。我個人覺得,蓋廠比較容易,但要經營就不簡單了,要做到有全球競爭力更難,屆時一堆新廠推出,很可能又形成一批爛尾樓的新災難。

所有人都想做半導體,但真正做得很好的,在我看來,也只有台灣、南韓、大陸與日本,或者勉強加上新加坡及很少數的歐美國家,至於東南亞很多國家想切入,印度也想做,我覺得不用抱太大期望。

最近又有媒體報導,美國員工抱怨台積電軍事管理的消息。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就覺得好笑,美國人過去從來就不想做晶圓製造,他們有興趣的是做IC設計,甚至更多優秀人才也不投入半導體產業,因為他們有太多其他選項,可以做金融、網路或當律師,都不會像半導體那麼辛苦。

歐洲與美國很類似,部分歐洲人比美國人有紀律,像德國、以色列、愛爾蘭、法國等地,有一些國家做得還不錯,偏重發展具相對優勢的汽車及工業市場。不過,我也接觸過德國人,他們覺得台灣做半導體很厲害,但太辛苦的生活不一定是歐洲人的選項,因為這個產業要不斷投資,還要耗費那麼多水電,對環境不見得友善,這不是歐洲人要的style。

更簡單講就是比較優勢,台灣的競爭優勢在於精密製造及效率化管理,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每次發生地震,所有工程師都願意立即回工廠報到,今年3月23日半夜2點多,花蓮近海發生6.6級地震,結果竹科附近道路有好幾個路段都出現塞車現象(見下圖),因為當時一堆工程師急著開車回公司報到。

未來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廠房蓋好了,那一天半夜晶圓廠也出狀況,老美願意被call回晶圓廠嗎?到時候會不會又有人要抱怨台積電管理沒有人性了?

全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專業分工的體系,「美國設計、東亞製造」的模式已成功運作了三十多年。九二一大地震時,台灣晶圓廠瞬間全毀,美股納斯達克股市崩盤,但兩周後台灣晶圓廠就全部恢復生產,這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晶圓製造體系。現在所有人都在談供應鏈最重要的韌性(resilience),但台灣這種韌性早就已世界無敵。

至於東南亞很多國家為何做不了半導體?主要原因是人才不夠,做封測可以,但做晶圓製造就是差一點,三十年前我開始跑半導體,當時馬來西亞就說要做晶圓製造,但直到今天成績還是很有限。

另外印度也想做半導體,我也覺得很困難。不只印度沒有做精密產業的成功經驗,也有很嚴重的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例如缺水缺電等。在印度要蓋水庫很困難,蓋水庫要橫跨幾個省,但每個省的宗教、文化、語言都不同,光是協調統合就有問題。

另外再從需求面來看,半導體的應用不只已打開,現在太多創新應用層出不窮,電動車、5G、AI、網路及元宇宙等,都讓半導體消耗量不斷提升,因此,未來新產能開出來,新的需求能不能把這些產能消耗掉,我個人覺得當然不能太天真看待,但只要新需求不斷產生,產業成長力道還是不用太悲觀。

在股市跌幅最大的六月,許多利空消息不斷出現,我也看到有人說,這波半導體不景氣將會很嚴重,可能比2000年網通泡沬還要慘。類似的利空很多,投資人每天看得緊張兮兮,股價當然就不會好。

看到這些不知道從那裡冒出來的看法,我也去找了一下資料,也回想2000年時候的感覺,我個人判斷,這次的景氣低谷不會像2000年那麼糟,主要原因是現在各種應用推陳出新,2022年與2000年的產業環境,有很大不同。

2000年的網通榮景,當年全球半導體創下2000億美元銷售量,之後接著三年都比2000年低,一直到2004年才又重新超越2000億美元。市場萎縮三年才重新恢復成長,是因為當時只有PC及筆電,手機則還是傳統按鍵式的功能生手機,另外網路應用還沒上來,因此用到的IC很有限。

後來2008年的金融海嘯,9月出現雷曼事件,隨之而來讓2009年的半導體銷售量大幅減少,但也只經歷一年的修正後,2010年的銷售額又明顯超過2008年。當時推動半導體市場最大的需求,顯然就是智慧型手機,蘋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後,大量應用到半導體,也造就一波半導體市場大成長的推動力。(見下圖)

(資料來源:趨勢資本)

因此,從半導體應用環境來看,現在的狀況應該不像2000年時的情況,比較像2008年的情境,我的預測是,此波半導體市場的修正不太可能像2000年那麼久,或許更像2008年的情況。至於最大的殺手級應用,應該就是來自電動車,以及AI、5G等應用。

簡單歸納一下結論,景氣循環是屬於外在因素,至於個別公司的表現就看競爭力高低,台積電之所以可以有信心地說,即使庫存太高的問題還會調整到明年,但台積電仍能維持15-20%的成長性,這種不被景氣循環所波及的能耐,就是因為台積電在高階製程技術一枝獨秀,沒有人可以與其競爭。

此外,不景氣的調整會很痛苦,甚至會出現不少企業被淘汰,但也可能有企業在不景氣時成長勢頭更好,不景氣是危機,「危」與「機」同時而來,因此,此刻也是考驗投資人的最佳時機,慎選投資標的,留下最強的公司,才會是笑到最後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