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戰國時期「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策略應是歷史上最出色的外交攻防之一,依賴的是國力、軍事、和錯綜交織的聯姻結盟關係。在還沒有「車同軌、書同文」的時代背景下,蘇張二人不遺餘力地穿梭在列國之間,其所需的時間和毅力、溝通技巧與對人心的判斷和掌握,二千多年後的今天,還是值得參考深思。
站在地理位置上,縱是南北、橫是東西。蘇秦的「合縱」是希望結合南北分布的六國團結起來面對位處西方的秦國;而張儀的「連橫」則是讓秦國和位處其東方的各國結盟,反制「合縱」,以達各個擊破之目的。
如果從台灣的立場而言,和中國大陸是位居南北(台北vs北京)、與美國則是分處東西。那麼,台灣應該採合縱還是連橫呢?面對全球多維度的快速變化以及當前地緣政治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下,筆者提出「和/合縱」與「聯/連橫」並行的外交政策。與北京「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合作共榮發展道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聯繫並連結」東西文化,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其最高境界當然是左右逢源,其次都不得罪,最糟是動輒得咎。台灣特有的靈活彈性和四海為家的開拓本性,應可趨吉避凶,迎向未來。
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外交不單是在國外交朋友
外交的面貌和人才的培育不再只是傳統的文官制度和公務體系。以澳洲為例,他們的外交部的全名是「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Trade」一詞,可以是買賣東西,也可以是東西的交流。除了外交與貿易之外,科技、農業、教育、文化、體育的合作也多有著墨和互動,值得台灣學習。我們的外交也需積極引進更多的民間專業人士,讓每一個對外的活動、關係、合作交流都是跨領域的多元呈現,跳脫傳統的外交風格。
二、陸委會需全新思維
兩岸關係有其獨特的政治敏感性,放在外交部頗有爭議,才會衍生出一個時代背景下的大陸委員會(陸委會),它是一個跨部會的政府組織,但無法處理國際事務,只能單方面的處理對大陸的政策,過去隨著兩岸關係的起伏,陸委會能夠扮演的角色也時常被迫調整,甚至還會淪為台灣政黨競爭下的幫手,非常可惜。有遠見的政治家,這樣的安排等於是劃地自限,遠遠不足的。
三、大陸全球委員會
未來的世界,G2美中強權爭霸將越來越明顯,台灣必須重新檢討對外關係的發展與政策。
台灣對中國大陸可成立專責機構取代陸委會,暫名為大陸全球委員會(陸全會),結合具有跨政府部會經驗與民間專業人士的合作,以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形式組成,不只是針對與大陸的交流與競合關係,而是全方位的對中國大陸在其國際社會的角色扮演和全球事務的影響力上,做一個擁有完整思路,研究與實務兼備的專責機構,方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台灣面對大陸的全球佈局,應強化自身的應變能力與風險管理,以達長治久安的目標。
陸全會委員制可比照大法官任期設計(8或12年),降低政黨輪替的影響和目前陸委會經常走馬換將的處境,進而維持其長期穩定的獨立性。
「台灣永續」是全民共識
「台灣永續」發展是全民的共識,我們應該持續檢討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困境,勇敢面對未來全新的挑戰。外交可以是兩岸的延伸,兩岸的良性互動也能成為台灣佈局全球的里程碑,台灣需要有全方位合縱連橫的智慧與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