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遠距醫療(或通訊診療)是我長期關心的議題,最近訪問了「醫生馬上看」App創辦人徐克宇,談到國內發展遠距醫療的相關問題,我想把這些內容整理出來,給大家做參考。
談台灣的遠距醫療,可以先看看別人的經驗。例如美國遠距醫療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推動,由於在美國看病既貴又不方便,一般來說,去醫院看醫生,平均一次要花200美元,但遠距醫療平均只要49美元,不只更便宜,還可以省下交通時間,可以看出遠距醫療確實有相對優勢。
不過,遠距醫療對美國來說,不僅著眼於美國國內市場,更重要的是海外的擴展機會。以成立於2002年的Teladoc Health公司為例,就是以提供醫療服務給財星五百大企業派駐海外員工的醫療服務起家,這可以稱為是B2B的市場,另外也切入B2H(H指Hospital)的市場,也就是與醫院進行合作,整合醫院眾多科別及醫療設備,對外提供醫療服務。
(醫生馬上看的創業團隊,中座者為創辦人徐克宇。)
Teladoc鎖定這兩個利基市場,由於市場需求明顯,加上很早就切入耕耘,因此如今已成為遠距醫療的龍頭公司,股票市值也接近200億美元。
至於台灣發展遠距醫療,始於衛福部2018年5月發布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不過即使法規通過執行,卻仍有不少的限制,例如通訊診療可實施範圍僅限山地、離島、偏遠地區,還有急性、長照及居家看護等病患,甚至初期也不開放健保給付,直到去年新冠疫情爆發,遠距醫療已成無法逃避的現實,才於今年初開放健保給付。
換句話說,台灣遠距醫療的實施,與過去執行許多政策類似,都是採取相對被動的方式,在這種氛圍下,許多醫院並未積極投入,數位轉型的速度也相當緩慢,究其原因,政策無法有效以目標引導是很關鍵的部分。
此外,健保署日前公布,統計從五月中三級警戒開始至六月底,全台總計做了7.7萬個遠距醫療診,其中有4.4萬個是以視訊完成,另外3.3萬個是用電話實施,若以實施的1.1萬餘家醫院來算,平均一家醫院做不到7診,數量可以說相當少。
若再細分一下,醫學中心所實施的通訊診療,有八成是用電話與病患聯絡,另外二成則是用視訊,但小型診所剛好相反,二成是用電話,八成用視訊。會出現這個明顯的差異,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小診所平常醫病間就習慣用line等軟體連絡,但大醫院則沒有建立這種管道,因此當通訊診療開放後,小診所醫生可以大量以視訊通訊軟體做診療。
不過,另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上述資料是健保署蔡副署長在一次研討會所提供的,但至今還沒有看到更新的統計數字,據推斷應該是疫情到了七月緩解, 7月12日政府宣布微解封後,大多數醫院都已大幅減少遠距診療,可能因此沒有太多數字可以統計。
換句話說,當疫情不再時,台灣的遠距醫療又不再積極了,再度退回原點,如今防疫成效愈來愈好,疫情指揮中心從今天(10/5)起鬆綁各種相關規定,看來台灣遠距醫療能否接續及快速前進,其實充滿了變數。
不過,根據徐克宇推動「醫生馬上看」的實戰經驗,他認為,若領導人下定決心投入,有很大機會可以落實遠距醫療。他舉去年開始合作的北投振興醫院為例,在前述4.4萬個視訊診裡面,光是振興醫院一家就達到5600件,佔全部的13%,遙遙領先其他同業。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是台灣心臟科權威,對於振興醫院的數位轉型也相當積極。在實施通訊診療前,只要醫生遇到各種難題就立即解決,例如網路訊號不順暢,就想辦法加裝更強的網路連線,醫生抱怨平板電腦速度不夠快,醫院就花錢買最新的蘋果、三星平板電腦給大家用,至於魏崢院長本人更展現領導人的決心,以身作則每周看一次通訊診療。
醫院加速數位轉型,不只對通訊診療有幫助,效果也能擴及其他領域。例如每家醫院幾乎都有的年度健檢業務,過去醫病間沒有任何連繫管道,但透過App上線後,醫生要講解報告也可以變成遠距,病人省下跑醫院的時間,另外還可以定期加入各種預防醫學的服務,例如健康管家及醫生諮詢等,健檢不再是一年做一次就沒有了,對於醫療院所發展預防及精準醫療有很大的意義。
(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理事長,也是振興醫院主任林健盛,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部落為老人家做視網膜病變遠距會診)
此外,若把眼光放遠一點,台灣遠距醫療的發展商機,其實國內市場僅是一小塊,更大的機會在海外市場。台灣擁有高素質的醫生、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還有合理公道的收費,這是其他國家羨慕到眼紅的優勢,但台灣人卻把眼睛遮起來沒看到,還用各種法規限制自己,真的很奇怪。
以前面提到Teladoc Health提供財星五百大企業海外員工為例,台商企業目前有上百萬人派到世界各國,這些國家醫療資源不一定好,很多語言溝通也不方便,若台商及家屬需要遠距醫療服務,此時台灣的醫生就能派上用場,若再加上長期居住海外的華人,或是國人出國旅遊時,保險公司提供旅遊平安險也加入緊急醫療諮詢服務等,這塊市場將會是相當巨大的。
過去我接觸過的醫界朋友,很多都不看好台灣遠距醫療的發展機會,理由是台灣看病既便宜又方便,遠距醫療很難有發展空間。他們之中有很多人覺得,現有的工作都做不完了,數位轉型的事情還是先別急。令人沮喪的是,這種被動或觀望的態度,在國內醫療院所是很普遍的。
每個政策的推動,或醫院及醫生的數位轉型,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扎根與累積,前面提到不少醫院在7月12日疫情緩和一些時,就不再做通訊診療了,這種短線作法與心態,對醫療產業的進步絕對沒有幫助。
此外,通訊診療的健保給付從今年開始,大家也都稱今年是台灣遠距醫療發展的元年,但以目前主管機關的說法是,這個健保給付政策在疫情指揮中心沒有撤之前都會維持。但會不會那一天疫情消退、指揮中心撤掉時,健保給付通訊診療就不再推動了呢?如果政策也一樣如此短視近利,我實在不知道台灣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要何時才能期盼到春天的到來?
(以上圖片均為醫生馬上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