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時代,「底特律三雄」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的命運軌跡,出現截然相反的走向。
通用與福特積極擁抱變化,調轉船頭;克萊斯勒則在被併入Stellantis集團後,持續低迷。
作為創建於1912年。曾經兩度瀕於破產的美國汽車公司,克萊斯勒曾以不斷推陳出新的車型策略和精明的管理制度,使公司規模迅速壯大,佔領美國市場。但就是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汽車製造商,如今已淪落到只有三款車在售:轎車300和MPV大捷龍,且產品線約11年沒有更新。
1983年問世的全新克萊斯勒大捷龍是MPV車型的宗師,克萊斯勒大捷龍上市35年來共推出七代車型,每一代都幾乎引領了MPV車型的技術變革。在全球範圍內,超過1460萬家庭選擇了克萊斯勒大捷龍。
僅2019年,全新克萊斯勒大捷龍就接連斬獲美國《CAR AND DRIVER》(名車誌)2019年度十佳車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最佳安全選擇獎、《消費者指南》最值得購買車型,以及《Cars.com》的年度家用汽車四個獎項。
2016年,菲克集團就向Waymo交付了100輛針對自動駕駛改裝的全新克萊斯勒大捷龍混動版MPV;2017年,Waymo又追加了500輛全新克萊斯勒大捷龍混動版,並為之配備自動駕駛系統;未來,菲克集團將繼續向Waymo提供多達62000台全新克萊斯勒大捷龍混動版車型,用於進行更深度智慧的自動駕駛研發工作。
現今的克萊斯勒可謂風雨飄搖,騎虎難下。隨著Stellantis集團掌權,克萊斯勒終於迎來了變革之日:在今年的CES上,克萊斯勒表示它將在2028年之前停止生產汽油動力汽車,全面轉型純電動品牌。
這一決定對Stellantis集團和克萊斯勒來說都是有意義的。由於陣容中只有三輛車,Stellantis不必花費數百萬美元來使該品牌的整個陣容電氣化。此外,如果克萊斯勒想與競爭對手競爭,它的車型陣容需要進行一次大修,與其花錢對陣容進行現代化改造,不如直接拋棄現有產品,生產純電動汽車。
如果說這個計劃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克萊斯勒沒有任何純電動汽車在售,甚至沒有暗示過未來電動汽車上市的可能性。在宣布轉型的同時,克萊斯勒展示了Airflow概念車,這款純電動SUV提供了品牌對未來的部分洞察。
雖然克萊斯勒沒有確認Airflow概念車將投入生產,但該品牌的第一輛電動汽車將在2025年問世,到2028年克萊斯勒大約有三款純電動汽車上市銷售。
去年,Stellantis集團宣布向電動汽車投資355億美元,克萊斯勒會得到一部分投資的青睞,但數量不會很大。
「Airflow概念車代表了克萊斯勒品牌的未來方向,讓人們窺見了設計上的特點,我們計劃在2028年轉型純電動。」克萊斯勒品牌執行長Chris Feuell說。「克萊斯勒是一個標誌性的美國汽車品牌,在創造新的先進技術和產品領域方面具有傳統。」
向電氣化邁進的第一步是一個強大的電動車平台。Airflow概念車採用Stellantis集團STLA架構,基於STLA中型平台,理論續航能力在563至643公里之間,由兩個150千瓦的電力驅動模塊(EDM)提供全輪驅動,該模塊將電機、齒輪傳動系統和逆變器整合為一個整體。
克萊斯勒Airflow概念車擁有Stellantis集團新電子電氣架構,該架構將硬體和軟體結合在一起,以幫助最大化其生命週期。
STLA智慧座艙建立在該基礎上,為每個內部乘員提供獨立的螢幕,每塊螢幕都有自己的攝影鏡頭,非常適合在旅途中進行視訊通話和會議。
由於與BMW的合作,克萊斯勒Airflow概念車擁有L3級駕駛輔助能力,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允許駕駛員把眼睛從道路上移開,把雙手從方向盤上移開,使他們可以抓緊時間工作或與其他車內人員玩電子遊戲。
讓克萊斯勒走向電動化,對Stellantis集團來說絕對是正確的事情。但該品牌是否會推出能夠對抗特斯拉、BMW、Audi和福特的電動車,則是另一回事。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底特律三雄」之一的克萊斯勒,宣佈在2028年前轉型為純電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