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武林」如何解? 台積電給台灣一個無法迴避的選項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0-11-02 10:00

台灣資本市場近年來形成台積電獨霸,並出現「一個人的武林」困境,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分析,台股市值最大的台積電,在2005年佔總市值9%,2019年底已提高至22%,成長幅度驚人。但若扣除台積電後,其餘企業整體市值的複合成長率(CAGR)實際只有2%。

此外,十月底央行舉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也提醒近來台灣出口表現不錯,但出口產品及出口地區集中度創下二十年來新高,未來容易受國際特定產業或地區經濟變動影響。尤其民間投資逾三成來自資本設備進口的貢獻,半導體設備進口占資本設備進口超過四成,一旦半導體產業邁入景氣循環低谷,將不利民間投資成長,宜思考如何引導國內其他產業投資,避免過度集中半導體等特定產業。

在這兩則重磅新聞中,同時指出台灣的產業及股市過度偏重半導體及台積電,對於台灣產業發展來說已成為一個重要議題,很值得進一步討論。

首先,台灣確實不應該讓產業發展只偏重在少數產業,但是,今天會形成這個結果,不是半導體產業的問題,而是其他產業發展得不夠好,因此,問題不在台積電太大,而是其他產業太小。

若比較國內電子業的附加價值率,台積電歸類的半導體業,近幾年都比其他電腦電子零組件及光學產業還要高,這個差異的主因在於,半導體業的製造及研發幾乎都放在台灣,但其他產業則非如此,從二千年起大部分工廠都搬至海外,其中以中國大陸占比最大。

這種生產線的大遷移,形成產業「轉進」而非「轉型」,主要目的是利用大陸低成本的競爭條件,結果造成大部分非半導體企業,研發技術實力提升有限,大多以低價代工模式取勝。 

若細分半導體產業分項,台積電幾乎把生產線及研發都集中在台灣,聯發科也把研發人員及技術開發都放在台灣,均是靠研發及技術力取勝,至於封裝測試業由於較偏人力密集產業,因此也有部分產線放在大陸及東南亞,但台灣也保有不小的生產量,這也讓半導體業除了在成本優勢外,還建立起較高的技術障礙。

不過,本文想談的是,雖然台積電是鎮國之寶,半導體業也造就了台灣無比的競爭力,但以台灣今日的產業現況來看,確實不宜把所有資源都放在一個產業,資源有限的台灣,也承擔不起半導體業太過度密集的投資。

例如以人才來說,如今市值已逼近全球十強之列的台積電,主要員工都還是來自台灣,但如果對比其他同等級企業,有那家公司不是在全球布局並向全球徵才?那家公司的員工組成不是類似聯合國?

以台積電目前在南科的大量買地與投資,已經成為南部研發人才的大吸盤,至於下階段更大的人力需求將來自明年會落成的新竹寶山研發中心,預計要招募七千名研發人員,但計算台交清成等國內頂尖大學的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畢業生,恐怕累積三年的畢業生全部給台積電都不夠用。

近來台積電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技術發展副總經理曹敏,正式取得台灣政府通過的高級專業人才,並歸化為台灣籍,這是相當好的示範。對台積電來說,未來需要更多類似的案例,招收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已成為公司最優先的任務了。

此外,台積電目前近95%的生產工廠都放在台灣,僅在美、中兩國擁有小規模的廠房,雖然在台灣生產有絕對的比較優勢,但台灣終究是一個小島,人才、土地、水、電等資源都有限,台積電生產線需要往海外發展的壓力,將會愈來愈明顯。

以用電量為例,南科七、五奈米大量生產後,用電量大幅攀升,光南科廠年用電量就達70億度電,比苗栗縣用量還高,統計台積電2019年用電量已占全台灣4.9%,在新廠不斷加入量產後,預料很快就會達到全台灣一成的用電量。

此外,企業對再生能源的要求日益提高,台積電去年總用電量143.3億度電,但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40.5億度,全部給台積電用都不夠,台積電目前已與沃旭兩坐風電場簽下20年使用合約,預計2050年用電要全部改成再生能源,這對整個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是極為重要的指標。

近幾年國內離岸風電與太陽能的投資金額相當大,政府積極推動綠電也是一條難以迴避的道路,但是若未來半導體產業或台積電佔掉太大比例,恐怕也可能排擠到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遲早都要面對的困境與選擇。

因此,從各項指標來看,台灣地方確實很小,資源人才都有限,台積電如今已發展為國際級企業,台灣若要傾全國之力來支持台積電,恐怕會愈來愈吃力,台灣完全沒有美中這種大國家的環境與條件,也比不上日、韓這種中大型國家的資源,台積電如何分散未來單壓台灣的風險,也成為考驗經營團隊相當重要的課題。

因此,台積電今年五月宣布到美國亞歷桑那州設廠,與其說是美國要求,倒不如說台積電本身就有這個需求,而且恐怕要更加速推動才行,因為赴美設廠除了就近服務客戶外,還可以分散台灣過重的生產負擔,並取得優秀人才等好處。

台灣真地很幸運,能夠出現一家台積電,這是各國都求之不得的事,也是台灣之光、全民之福,但台灣太小、資源太缺乏,要舉一國之力支撐這個龐大的事業,恐怕力有未殆。因此,台灣要守護台積電,不是把台積電綁在台灣,而是應該讓台積電更大步地走向世界,進行更大格局的國際布局,這是台積電難以迴避的選項,也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以上圖片取自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