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人們少開車,這個國家推出全國公車免費政策
吳羚 / 何渝婷編譯
2020-03-02 17:35

(示意圖/取自Pixabay)

從3月1日起,除了火車頭等座和某些夜間公車外,在盧森堡乘坐電車、火車和公車,均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在此之前,其公車系統的月卡費用高達440歐元(約合新台幣14600元)。

這項舉措,讓這個人口只有60萬的歐洲袖珍小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公共交通系統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的國家,但這並非盧森堡首創,目前全球已有約97座城市引進了免費公車系統。

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和密蘇里州堪薩斯的居民,都可以不花一分錢在全城走動,包括波士頓在內的其他城市,也在討論消除公共交通費的成本。

法國和德國也有這種趨勢,法國已有12座城市推出了公車免費的政策,德國有五座城市已表示將試行。愛沙尼亞最大的首都塔林早在2013年起,就為居民提供免費交通福利,2018 年還將福利擴大至城際巴士。

免費公車能換來更好的交通品質嗎?

盧森堡政府表示,施行此項政策主要是為了改善該國交通品質,但控制機動車排放也是推動因素之一。

用免費公共交通服務改變人們的交通習慣,從而緩解擁堵並減少環境污染,形成良性循環,聽起來有些理想化?不過法國南部的歐巴涅證明這一措施效果確實不錯。2009年,該市對11條公車路線實施免費政策,三年後汽車使用量減少了10%,同期公車的乘客人數成長了142%。

中國也早已有免費公車的先例,2008年,湖南常寧成為中國第一座公車免費的城市,一直堅持至今。2007年北京轟動全中國的公車改革:刷交通卡一律4折、學生2折、地鐵通票2元,亦是通過降價引導大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緩解交通壓力。

不過,免費或低價的公共交通效果好壞也因城市而異,在某些城市,僅憑免費,不足以改變人們駕駛汽車的習慣,尤其在依賴汽車出門的美國。

上世紀70年代,新澤西州的特倫頓和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利用聯邦政府的撥款,在非上下班高峰期提供了一些免費公車路線,但1982年的調查顯示,雖然整體上乘車人數增加了15%,非高峰時段增加了 45%,但開車出行的人並沒有明顯減少。

「增加的乘客人數,通常來自那些原來是走路出門或不打算出門的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博士Rosalie Ray總結道。

義大利的波隆那則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在高峰時段提供免費公車的同時,75%的道路禁止私家車上路,兩年後私家車每日流量下降了 20%,但因各種原因,此政策並未持續。

前面提到的塔林,免費公車實施三年後,2016年一份報告也發現,雖然乘客數量增加,但街上的汽車也更多了。直到2019年,公車專用車道取代了更多汽車車道,並且路邊停車價格上漲後,市中心的私家車數量,才有了明顯減少(10%)。

誰來負擔免費公車的成本?

儘管免費公車車吸引力不小,但如何彌補收入的損失,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由於公車的公共事業屬性,各國普遍對運輸公司提供補貼。一些小城市的公共交通收入,在運輸公司的總收入佔比較小,尚可透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撥款、預算調整、稅收優惠等手段解決,如法國對一些提供免費乘車服務的企業減稅,美國一些大學城之間的免費交通,則來自當地大學的補貼。

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若要實施免費公車,運輸公司或政府的財政壓力顯然大得多,比如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免費公車服務,則僅限於華盛頓特區迴圈線(DC Circulator)。

2002年,桂林在市內開通了8條免費公車路線一度引起轟動,但次年就傳出因經費問題可能停運的消息,當時公開報導稱,這八條線路年支出約人民幣千萬元,如今桂林市內已不見免費公車身影。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完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出門的交通選擇,畢竟免費乘車再好,無法覆蓋人們的交通範圍也是枉然。

本文為愛范兒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為了鼓勵人們少開車,這個國家推出全國公交免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