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富元暢談創業人生的七個注意事項
許瓅文
2016-11-01 19:20

10月29日,由時報出版主辦的《有時聚聚》請來了矽谷搖滾天使林富元來跟大家暢談「創業故事」。

 

林富元是美國矽谷天使投資人,他從事天使投資將近四十年了,每天遞到他眼前的Business Plan有如過江之鯽,渴望被投資的創業家們的創意就像雪花一樣多,其中有許多走在最前端的創意,也有許多幾年前就已經有人做過的計畫。

 

而這一次,林富元談不僅僅是創業,還有態度和人生。既然現場還有他的新書《創業家賺錢的方式和你不一樣》,自然也少不了對於創業者的建議,這個部分,他選擇和幾位好友共同為現場來賓解惑。

 

1.核心價值充分發揮,一生快樂充實

 

林富元表示,每個人都有他最核心的價值,而人生只要將這核心價值充分發揮,那麼這一生就會活的快樂且充實。

 

林富元笑說,他三十歲的時候,還有一種「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這樣錯誤的認知。他分享,自己在創業初期非常辛苦,也因為公司的情況還沒達到自己心中所想而不開心。但是他也說,人生是充滿變化的,總是會有機會輪到你頭上,不要灰心,發揮自己的核心價值就對了!

 

2.如何長期運氣很好是關鍵

 

成功和運氣絕對有關係,但是成功絕對不是憑藉一時的運氣,而是要保持「長期運氣很好」才是關鍵所在。《經理人月刊》也經常性地提到「如何『培養運氣』」這個問題,可見運氣絕對不只是上天註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

 

林富元強調,並非所有機會看起來都很漂亮,或一定很美好完善。他說,如果這個機會很漂亮、這個專案很好做,什麼都好了、什麼都有了,那麼人家為什麼需要你?

 

3.成功的要件是熱愛

 

林富元分享,1998年一位法國博士找上他,但當時林富元心想,自己投資華人和亞洲創業家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投資你這個法國人?於是軟磨硬泡數個月過去了,這個法籍投資者依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某一天晚上,老法拿了酒來找林富元,他說今天不談投資。

 

四個鐘頭之後,林富元將喝醉了的老法送回家,發現這個法國人家裡不大,但都堆滿了機器──那些他自掏腰包,辛辛苦苦省下薪水買的機器,這些機器,全是為了他自己想做的事。林富元這個時候終於明白,就算到了最後他依然不投資他,這個法國人還是會繼續為他想做的事情努力。於是隔天,林富元便投資了他所發展的Light Logic事業。而三年後Intel花5億美元將這個項目買下來,他們的收益高達125倍。

 

林富元說,他們要的就是這樣千錘百鍊的創業者,就算不投資,還是會繼續自己想做的創業者。

 

4.真正的決心

 

林富元又說了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朋友十年前問他:「你覺得我去念EMBA好不好?」林富元當時的答案是肯定且鼓勵的,他認為他的這位朋友若是去念了EMBA一定會對他的升職有很大的助益。但過了兩天,這位朋友便跟他說:「我剛結婚,之後再念吧!」

 

這樣的「之後」是三年。七年前,林富元又被問了一樣的問題:「你覺得我去念EMBA好不好?」他依舊肯定地回覆他,但又過了兩天,朋友又說:「我孩子剛出生,之後再念吧!」時間回到今年,林富元又被問了一樣的問題。這個時候他說:「你一定不會去念的,因為你的理由用完了,但是新的理由還在你肚子裡面產生。」

 

「決定要做的事情是「自己絕對不會發現的」假的決心,還是真的自我承諾?究竟是一時的熱情還是長久的積累呢?到底是要改變態度迎接新機會,還是自圓其說地讓自己回到安全地帶?」林富元說。

 

5.走出自己的路

 

「太多人做的事情是隨波逐流的事情。」林富元說,如果今年什麼產業很夯,他就會收到一大堆一樣的Business Plan。

 

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兼宇智顧問董事長徐小波也說,當時他對政府的金融政策極度不滿,所以他開始做非銀行金融服務業,在中國推出第一個非銀行金融服務業。可是親友們總說:在中國怎能做金融?但徐小波覺得他們越反對,就越覺得應該做。果然讓他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前政委兼理慈法律董事長蔡玉玲則說:創業是因為「有件事想做,動力很強,不做會遺憾」才創業的。因為過程將會面對太多不確定,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但適合創業的人會一直想再創業。

 

已經創業成功的她說:「為什麼不可能?人家越說不可能,我就越有動力。我創業過了十五年了,現在的我,還要做下一個嘗試。」

 

蔡玉玲還提到,為什麼年輕人會找不到錢?她希望能幫助年輕人找到問題所在,並且說服投資者投資。她舉例,如果創業者的點子「太小」,就不會有人看。因為專業投資者要的是一個大的格局,所以在這之前,好好了解自己,唯有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找到人生最美麗的風景。與林富元在一開始所說的「發揮自我核心價值」完美呼應。

 

另外她還談到:「如何讓新一代說服上一代合作」。她舉例,VR、AR的部份臺灣是有機會的,因為臺灣具有硬體優勢,這是兩代企業可以一起努力的例子。

 

黃世明則表示,臺灣不是市場的先行者。所以不要去找熱門產業,因為大公司會輕而易舉地贏過你。找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專長再去發展。

 

他提到,許多公司和集團會針對「什麼是下一個十年最夯的產業」做評估,但是80%預估的都是錯的,因為他們只會看到歐美市場,但是未來的市場是在東南亞、印度等開發中國家。

 

6.留住人才絕不是某天要做的事情

 

國票金控董事兼拓墣科技董事長陳陽光說:「如果你是贏家,就有好的人才願意跟你。」但是要如何成為一個贏家呢?他請問了在場的所有人:願意為自己的事業一週工作100個小時的舉手。在場包含嘉賓前彭博執行副總編、現任Knowing先知資訊創辦人楊方儒在內,只有五個人舉手。

 

楊方儒說,他每天睜開眼睛就被問題和工作追著跑,直到入睡才結束一天的工作。這似乎是每個成功創業者都逃不掉的宿命。陳陽光和林富元,也都是一週至少工作100小時才換來創業成功的。

 

創業者,是沒有工時觀念的。

 

陳陽光表示,創業者若以身作則,人才自然就留得住。而如果坐擁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定會有人用有更高的價格挖角,這時候如何讓團隊死心塌地地跟著你,甚至沒有工資都願意跟著你,就是創業者成功與否的關鍵了。

 

他提到,都說中國是狼性社會,狼性就是把一個人從車上拉下來,自己擠上車。必須得有這樣的魄力才行。

 

7.找錢得找對

 

林富元打了一個很微妙的比喻:「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係一開始就像談戀愛,覺得彼此都好美麗。成熟了以後就像父子關係,請你不要管我但還是要寄錢給我。」惹得現場哄堂大笑。

 

陳陽光舉例,他曾經遇到創業者在途中改變了自己想法,但創業者必須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以前提出的案子在進行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並說服投資者為什麼放棄是對的。

 

他強調,投資者要的是:「具有生意頭腦的專業人士。」他們看重的是:「你如何幫投資者賺錢?」他說,投資者是不會投資科學家的。

 

「錢到處都有,但是如何找到不容易。」徐小波說明,時代基金將創業者所需的基金分為三種,其中一種是「種子基金」,是給創業最初階的創業者使用。他說,政府和投資者常常會說「找不到案子投資」,這是為什麼?案子難道是3年內可以上市的嗎?「如果一個創業者或是有人找你投資,說這個案子剛開始,2、3年之內可以上市,那種的不要理他。」

 

NB電池業者加百裕董事長黃世明強調:得先找到對的市場。他說,要找到對的市場才能找到對的資金做事。他還提到,他本人並不相信創業可以跟著政府的政策做,除非你有非常良好的政商關係和大筆資金可以壟斷整個產業。但一般創業者是不可能有這樣的資源的。

 

陳陽光說:一個創業者最開始無非是在銷售你的想法和創意。利用想法和創意找團隊、找資金者。再來便是「搞清楚市場」,從對的舞台和目前的階段為基準點,去找創業每個時期的投資者。臺灣的問題是沒有找到「對的人去對的地方找錢」。他說,得找對每個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投資者。

 

林富元則補充:台灣的人才、資金、技術、市場四個關鍵元素沒有做好連結。

 

那麼,創業時如此忙碌、如此高強度地工作,創業者要如何維繫家裡呢?

 

黃世明表示,自己會在一週之中,空出一天留給家人。以他為例,他會空出星期天,作為家庭日。這一整天都不談工作,全部留給家人。

 

蔡玉玲也說,自己家的規矩是:週六是自由日,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但是週日是家庭日,就是要一家人聚在一起。

 

她進一步提出建議。她說,創業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會很辛苦。每一個創業家都需要外援,例如伯樂跟家人。她當初是與先生共同創業,在感情上也經歷了考驗。她與先生則是約好哪件事、哪個方案是由誰決定,不管最後這個決定是對是錯,彼此都不抱怨,也不怪罪對方。

 

最後,徐小波送給所有創業者八字箴言:

 

「因應需求」:例如進入全球有16億人口的穆斯林市場。

 

「創造需求」:徐小波說,這點他特別鼓勵臺灣創業者,從世界觀和文化人性下手,去創造市場需求。如,下一個臉書在哪裡?他說,目前台灣沒有一個Bussiness model達到這樣的「創造需求」。

 

(首圖取自林富元臉書)

 

延伸閱讀:創業家該如何借力專利博得金主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