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3分鐘送到,Google無人機居然送出了10萬單快遞?
黄智健 / 何渝婷編譯
2021-08-31 09:45

等待總是讓人焦慮。無論是在網路上購物還是下單外賣,我總會守著物流追蹤資訊,訂單的每一次動態變化,都是一劑能人暫時平靜的鎮定劑。

一旦訂單正在派送,這種焦慮的心情就會到達頂峰,手機不能離開超過身邊三尺,不能錯過每一條電話和簡訊,這時我恨不得送貨員能夠馬上飛到我身邊。

「飛到身邊」,真的可能嗎?

就在這幾天,Google母公司Alphabet表示他們的「快遞員」已經成功飛了100000次了。

首個達成「十萬」成就的無人機快遞

小型無人機自誕生以來就被人們賦予了很多的想像,航拍、特技表演、遠程勘測......人們想用這台這個四軸飛行器挖掘更多航空價值,其中「送貨」應該是大家對於無人機的最終幻想。

相信看過哈利波特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憧憬:某一天醒來,一隻雪白的貓頭鷹站在你的窗邊,用爪子敲打著你的玻璃,嘴上還叼著一封蠟封的牛皮信,通知你已經被一所職業技術學校錄取了。

也許你窮極一生都不會等到嘿美的到來,但不要灰心,這種自巡航、點對點的派送服務不需要借助魔法也能實現,只是降落在你屋頂的不是貓頭鷹,而是無人機。

無人機送貨並不是什麼新概念,早在2013年,電商巨頭亞馬遜就提出了Prime Air的無人機送貨計劃。

你會發現能叫得出名字的科技、物流公司,都有發表過相應的無人機送貨解決方案。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天空依然保持寧靜,已經站在未來的我們沒能等來會飛的汽車,也沒等來會飛的快遞員,紅極一時的無人機送貨概念就只像是曇花一現。

就當大家快要遺忘這個美麗的幻想時,Alphabet宣布旗下的無人機派送公司Wing要突破100000筆訂單的里程碑,人們這才發現,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有著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Wing主要在美國、澳洲和芬蘭三個國家營運無人機送貨服務,其中在澳洲的洛根市(Logan)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總計100000筆訂單中,有超過50000筆是在洛根市交付。

洛根市並不是什麼著名大城市,它的城市面積為958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0萬,是個典型的澳洲郊區城市。

不過平靜的郊區上空並不平靜,自2019年Wing在這裡放飛了第一架無人機之後,洛根市的上空每天都會有無人機穿梭上百次,其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解決市民的「口腹之需」。

根據Wing的統計,去年Wing的無人機一共在洛根市運送了1萬杯咖啡、1700包零食和1200隻烤雞。

這些訂單平均運送時間在10分鐘左右,最快的一筆訂單為2分47秒,比開車去麥當勞的得來速取餐還快。

這不難解釋Wing在洛根市的流行:在地廣人稀的郊區城市裡,利用無人機送貨幾乎是最方便和快捷的購物方式,你要做的只是在家裡悠閒地下單和等待。

當然,Wing並不是什麼都能運送,當用戶需要採購東西時,他需要先下載Wing的官方App,再到上面去挑選商品。

在App上僅提供了一些像咖啡、零食、壽司、蛋糕、寵物食品和運動服裝等輕量貨品,由於Wing的運力只有約2.7Kg,你不能指望它給你運來一台冰箱。

為什麼這麼多無人機送貨概念方案中,唯獨Wing能真正落地呢?這要從 Wing 的運作模式說起。

無人機送貨的核心: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Wing的無人機長得很有特點,它像是滑翔機和直升飛機的雜交體,機身左右不僅分別有6個懸停旋翼,還設計了機翼和2個巡航旋翼,讓無人機既可以垂直升降和懸停,又能在橫向飛行時平穩巡航。

為了盡可能降低無人機意外墜落對人的傷害,Wing的機身用了泡沫材料包裹,並且重量很輕。

Wing表示整機的設計工作,是由包括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等機構一起合作完成的,在設計過程中著重測試了飛機的安全性。

飛行過程中,Wing一般會控制在距離地面30~40公尺的低空區域飛行,並且會遵守城市空域管理,基本不會對載人飛機造成影響。

而確保降落的安全性會是無人機送貨的最大的難點之一,通常來說無人機需要利用感測器找到一個空曠、安全的地方平穩降落,但地面的情況太過於複雜,想要安全降落是一個工程難題。

因為無人機派送的區域通常都是住宅區,即便降落點選得再空曠,誰也不敢保證在降落過程中不會有好奇的寶寶或者小狗衝出來摸一下高速旋轉的機翼。

Wing找到了一個很巧妙的解決方法,用繩索代替機身升降。

他們在機身的下方設計了一個收縮繩索的裝置,在飛行過程中繩索會盡可能縮緊保證貨物不會丟失,到達派送地時,無人機會下降到距離地面7公尺的低空懸停,再放下繩索投放貨物。

當貨物接觸到地面時,它就會從特殊的鈎子分離,這時無人機再收緊繩索,準備升空歸程。

整個收貨過程用戶都不會接觸到無人機,只要在一旁靜靜看繩索升降,兩者保持了足夠安全的距離,不僅避免了飛機升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派送的效率也更高。

解決了派送的問題,Wing還需要解決另一個棘手難題:怎樣安全、自動地將貨物運送到用戶指定地點?

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因此空中貨運能夠採用比陸運效率更高的直線路線運輸。

然而與常識相悖的是,大多數情況下無人機派送都不會簡單粗暴地採用直線飛行,因為缺乏路線規劃的空中交通非常可怕,這就像是有人在空中開碰碰車,指不定哪天兩架飛機就會撞在一起,後果不堪設想。

也就是說,光有「車」還不夠,人們還需要在空中規劃出「路」以及相應的交通秩序,無人機才能安全地在天上飛行。

背靠Google地圖的Wing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很快建立起了 Unmanned Traffic Management(UTM,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對空中的飛行器進行統一地協調管理。

Wing無人機每次起飛前都會在UTM系統的支持下,綜合考慮天氣、障礙、空域管制等因素自動規劃一條安全的取貨、送貨路線,再出發前往取貨地點。

訂單完成之後,Wing無人機會自動回程,降落在充電板上充電,這個過程中其他訂單則由另外的無人機執行,調度的方式像極了一個小型機場。

我們離無人機快遞還有多遠?

Wing的發言人巴斯(Jonathan Bass)在接受《The Verge》採訪時提到,Wing想把它在洛根市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人口密度和洛根差不多的城市,例如新奧爾良、曼徹斯特、佛羅倫斯等。

有趣的是,像紐約、東京等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並不在Wing的考慮範圍之內。

巴斯解釋稱,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對無人機送貨並不友好,因為無人機很難找到一個沒有樹枝、電線桿和招牌的空曠位置投放貨物。

無人機快遞本質上是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的一種方法,它落地成功與否不僅受技術、政策的影響,還跟城市的物流體系息息相關。

相比起樓宇空曠的小城市,無人機確實很難在大城市的水泥森林裡穿梭和歇腳,這對無人機派送的安全性和容錯率有了更嚴苛的要求。

無人物流公司確實可以在城市裡,設立一些集中點來集中投放商品,但一番操作下來,用無人派送的成本並不比城市快遞末端的人力成本便宜多少,甚至還要更貴。

無人機更像是屬於大自然的鳥,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裡很難找到「棲息地」。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布的一篇報告中提到,當一個城市的無人機投遞系統投入使用五年後,每個消費者平均每年可以節約56小時的購物時間,零售業參與者可以平均每年增多208000美元的銷售額,而城市平均每年可以減少113900噸二氧化碳。

省時、增收、環保,這些正面效益吸引到了很多物流公司參與到這次科技升級的浪潮之中,但是在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和法規問題又像一記悶棍,將視無人機技術為物流唯一未來的公司們打醒。

例如Wired就曾報導過亞馬遜的Prime Air團隊在今年年初大幅裁員,與五年前第一次試飛成功時相比,Prime Air近幾年來聲勢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亞馬遜的工程師,還未能解決無人機的空中管理和安全投遞的問題,導致過長的項目週期並沒有帶來合乎預期回報。

目前來看,無人機送貨還存在各種各樣的侷限性,缺乏低空管理法規的城市還沒準備好迎接它,具備落地條件的郊區又很難養活它。

無人機送貨就和自動駕駛一樣,站在了被全行業瞻望的科技頂點,但登頂的階梯現在才剛開始搭。100000筆訂單的里程碑,也許只是登上這條階梯的一小步。

本文為愛范兒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最快 3 分鐘送到,Google 的無人機居然送出了 100000 單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