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最轟動的八卦話題,大概就是導演兼影星賈玲秘密健身一年,瘦身100斤後推出新片「熱辣滾燙」,立刻衝上票房冠軍這件事。她本人從肥嘟嘟的可愛諧星鍛煉回數十年前的年輕模樣,更是中國大陸數億人的熱搜榜首。
在這個非常勵志的故事推動下,健身房的行情又開始熱絡了,健身房裏又擠滿了懷抱新年新希望的健身者。我猜想,健身器材的股票是否也可以開始逢低承接了?
努力運動尋回健康身心,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誰都知道運動有很多好處,強身健體是其中之一。
但每個人條件不同,在如此龐大的瘦身文化壓力之下,條件差一點的族群,譬如銀髮族,要如何自處?
我從90年代加入我矽谷家旁的高爾夫俱樂部Country Club之後,每週大概打球平均3次游泳3次。在美麗的加州陽光裏徜徉於綠草與新鮮空氣之間,與好友們嬉鬧打屁同時打球,鍛煉身心平衡。當時就決定,既然要打球,就不開車而每場都走路。我們的球場蓋在山裡,所以高低起伏很大,等於每次都在爬山。
因為俱樂部除了球場之外還有健身房與游泳池網球場,所以也帶著孩子們進行各種活動(但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餐廳,哈哈!)。一直覺得,高爾夫不像是「運動」,而比較像是「動起來的社交活動」。時間一晃而過,一下子在俱樂部就30年了。高爾夫俱樂部與高爾夫球聚,似乎曾經帶給我與家人非常豐富的身心與社交健康活動。
從這三十年來熱衷的活動帶來給我的好處,是否可以看出,如果你從事的,是你真正喜歡而願意投入的活動,在快樂的活動中不知不覺身心一直年輕,談笑間檣強虜灰飛煙滅,這樣還算是一般詮釋的運動嗎?
所以我的淺見,覺得人老了,是否積極運動全看個人的喜好,無需勉強。因為「強壯」不等於「健康」,運動多完全不代表就比不運動的人健康,也無法保證你就一定活的比不運動的人久。
銀髮族的新觀念:「活動」是更好的「運動」
我想,為了身體健康而運動,量力而為是可以的。但如果必須經歷天人交戰,每次都得說服自己才勉強到健身房運動,則大可不必。像賈玲那樣為了偉大志業而歷經魔鬼營等級的鍛煉,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可望而不可及,咱們只需羡慕與敬佩一下就夠了。
銀髮族這麼說,因為我怕受傷,所以對運動有警惕心。忽然間,「怕受傷」變成自己疏懶的擋箭牌。我想,是否可以將運動這件事重新詮釋? 個人淺見,覺得這裡所討論的「運動」應該是「正確的運動」。它的前提包括至少三個基礎:
1.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我年輕時經常與附近朋友一起打籃球,後來打不動了,就沒再參加。聽說有位朋友一直繼續,下班後跟年輕球友打全場。有一次打到一半忽然倒地,然後很快就走了,急救都來不及。這個實例給了大家一個警鐘,你的身體狀況不能用「自以為健康」或「看起來健康」做基礎,還是得真金白銀地每年定期檢查,要「毫不容情」的認清自己的實際狀況,別再自以為是,更別勉強自己。
2.運動包括「活動」。最近讀了一篇論述,清楚講述了你所謂的運動,絕對包括了平日柴米油鹽打掃清潔的日常活動, 也就是所謂的NEAT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非運動的發熱活動) ,我覺得特別有道理。難怪女性統計起來都比男性長壽,因為她們每天家務勤勞,不停地忙東忙西,不知不覺日常的發熱活動量就比男性多出許多。所以婦女們比坐在旁邊等吃飯的老爺活得久,也是應該的。
3.就挑你喜歡的運動或活動去做,不但足夠,還可事半功倍。人到了一定年紀,如果還想要像YouTube上的健身網紅那樣練出六塊腹肌,或者幻想自己跟賈玲一樣努力瘦身100斤,那你會生活的很痛苦,很不快樂。銀髮族當然還是要求好求健康,但同時也要怡然自得的自處,不需要給自己無謂的增加壓力。有人喜歡打麻將下圍棋,或可詮釋為最佳的腦力活動,防止癡呆。有人喜歡上網或讀書,也可詮釋為心理心力活動,有何不可?有人喜歡一年到頭四處旅行,撇開交通運輸跟出入境的麻煩不說,當然更是自我滿足的快樂活動。因此·,有人在七八十歲還喜歡上健身房或上瑜伽課,打球或游泳,同樣也可自我詮釋為帶來娛樂的好活動,那才是事半功倍的生活好內容。
所以,請大家記住,你的NEAT日常活動,不管是什麼,也都算是很好的身心運動,何不順勢將它發展為你生活的核心內容?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