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費疫情危機 線上保險不應只是彈性作法 金管會應立即研究如何開放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1-05-26 17:30

國內疫情延燒,為避免接觸感染,金管會昨(25)日表示,銀行業提供客戶金融商品及服務,原規定須以當面、親自臨櫃及即時徵提法定文件方式辦理部分,可採線上等其他替代性方式辦理,另外也開放保險業務員於疫情期間可以視訊方式完成「親晤親簽」保戶程序。

金管會這項開放線上保險的作法,目前只是針對疫情期間所提供的彈性作法,但是,這個宣誓不僅沒有前瞻性,也缺乏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與規畫,因為新冠疫情何時結束如今充滿變數,即使疫情平穩後,世界也會進入另一個「新常態」,當全世界都積極推動降低人與人接觸的各種新科技與新應用時,台灣更應趁著這波疫情危機,好好檢討與規畫,並對線上保險進行長期與開放的準備。

其實,線上保險很早就有了,絕非什麼新鮮事,過去很多車險、火險、旅平險等也都可以在線上完成。但由於詐騙事件一直層出不窮,如何運用更多、更有效的新科技,減少線上保險可能帶來的隱瞞、詐保等道德風險,成為許多國家積極投資研發的方向,也是近幾年金融科技(FinTech)及保險科技(InsurTech)可以快速崛起發展的原因。

(取自Lemonade臉書粉專)

以走在創新前端的美國市場為例,去年七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的Lemonade(檸檬汁)公司,就是一家以融合AI、大數據等新科技的線上保險企業,取「檸檬汁」這個簡單有趣的名字,則是希望保險可以像社區小孩銷售檸檬汁攤位一樣,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機會,並且一起守護孩子們的未來。

檸檬汁創立於2015年,是一家運用AI(人工智慧)及Chatbot(聊天機器人)等技術為基礎,並可以在線上直接銷售及理賠的保險公司。該公司擁有Sequoia及軟銀等眾多知名股東,並曾創下3秒鐘就完成保險程序的世界紀錄,目前擁有超過百萬名客戶,都是以手機App完成保險及理賠程序,使用者有七成以上都在35歲以下,目前並已從美國本土市場,逐步擴展到歐洲的德、荷、法等國。

登入檸檬汁公司的官網,可以看到幾個大大的字,「Forget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Insurance」(請忘掉你對保險的所有認識),檸檬汁公司提供「Instant Everything、Incredible Price、Big Heart」(任何事都很快、超低價及熱忱的心),標榜最快90秒通過核保、3分鐘完成理賠,該公司的App目前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平台也都取得接近5顆星的4.9顆星評價。 

此外,檸檬汁公司去年營收為9400萬美元,但淨利則是負的1.2億美元,顯示公司仍在燒錢階段,去年七月掛牌後,由於正值疫情嚴重時刻,市值曾飆到百億美元以上,但目前股價下修,市值大約只有46.7億美元。 

檸檬汁公司刻意與傳統保險公司做區隔,除了不銷售既有傳統保險公司的保單,也用AI進行對客戶的調查。例如,2017年有一位客戶表示相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遭竊,將影片交給了檸檬汁,兩天內就獲得677美元賠償金,但3個月後,這人改穿牛仔褲和T恤,使用不同的姓名、電郵和電話號碼,要求賠償遭竊的5000美元相機,但這次檸檬汁的AI就標記其為可疑,並且拒絕了他。 

不僅如此,檸檬汁還是一家兼顧社會責任的B型企業,它的創新商業模式是,保險費收入的25%做為公司的管理成本和潛在利潤,其餘的75%扣掉客戶的理賠金、購買「再保險(保險公司的必要成本、可免除一些風險)」及支付稅金後,剩下都交給保戶所選的慈善機構。 

這種社會回饋計劃,造就了檸檬汁不同於一般商業保險財大氣粗的形象,甚至當有人想詐騙檸檬汁的保險索賠時,就等於是在詐騙慈善機構。獨特的商業定位,讓檸檬汁獲得許多人的青睞與支持。

(取自Lemonade臉書粉專)

如今,檸檬汁逐漸發展與壯大,雖然虧損金額還是很大,但已成為保險業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給同業帶來很多新刺激與新思惟,更成為社會創新創業的一個典範。這種「無中生有」的創新,以及因此延伸出各種龐大的社會價值,根源就是美國對線上保險法規願意進行檢討與改變,願意以更開放的心態來迎接變局才能夠達成的。 

當然,要開放線上保險,絕對會衍生出各種新議題,並且要更加強建立各種網路認證的機制與技術,才能防範阻止新型態的犯罪及詐騙。這些新科技當然會帶來新挑戰,但也提供許多創新力量全新的發展機會,主管機關不應把焦點放在擔憂創新會帶來新風險,卻不注意這些新力量可能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力量。 

因此,金管會除了暫時開放線上保險的權宜之計外,也應著手規畫長期發展的決心,就算半年、一年內做不到,但能不能訂一個三、五年的發展目標,訂出規畫的時程表,讓大家有一個可以努力及改變的方向?

其實,此次金管會宣布開放線上保險,本身也是一個很被動的決定。因為,此次疫情擴大讓許多金融保險業務員染疫,多家保險公司希望同仁可以免於曝露在更多風險下,因此不斷地積極爭取,才讓金管會終於點頭,很顯然,主管機關對於產業發展及業者需求的了解與體察,還是慢了很多拍。 

從台灣線上保險的發展,我也觀察到台灣社會一直存在的缺憾,就是社會上永遠缺乏對未來遠景的想像力,以及改變現狀的信念與決心,所有事情都是慢慢來、不必急,但每次都拖到撐不下去了,甚至出事了,再來亡羊補牢。每次危機發生後,總是檢討聲不斷,大家拼命噴口水,但也很快就船過水無痕,如今疫情當前,誰還記得才不過一個多月前,台鐵在花蓮發生的重大事故,以及大家對這個事件檢討改進的建議?

同樣的,台灣現在缺水、缺電、缺疫苗,這些問題也都是長期存在已久,但對於各種需要改變及準備的事情,卻永遠都是因循怠惰、能拖就拖,等到所有人都做了、我們才會做。就像最近,我們都希望出門可以避免人與人的接觸,但是,台灣支付工具不普及,到處都要用現金,連躲掉的機會都沒有,而支付在多少國家都已是成熟的應用,唯獨台灣仍然是明顯掉隊。 

如果我們不願意改變,繼續這樣混下去,台灣民眾大概永遠只能帶著印章去銀行辦事,一個緊抱傳統、不思改變的金融體系,要如何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界?大家又如何能期待台灣的金融科技、保險科技可以有什麼進展?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