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談更有趣的一家我應邀擔任董事近10年,經由團隊自己努力以及我從旁協助而迅速成長,即將上市而市價早已超過3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孚能科技Farasis/FuNeng》。
首先給大家直接的結論。《孚能科技》之所以能夠從默默無聞躍升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汽車動能電池供應商,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兩位合作無間的創辦人王瑀博士與Keith Keppler博士。
因爲公司目前正在申辦股票上市最後階段,所以我所有的介紹與討論都規範於已經在新聞中披露公開的訊息之内,不牽涉董事會裏任何内容。事實上,不久前《孚能科技》將原先在矽谷的美國控股公司轉變爲計劃在上海挂牌的大陸公司時,我就退出董事會,不再有任何參與。這篇論述的目的,則在以《孚能》爲例,總結我協助一家以技術爲主沉潛很久的團隊,如何在變化中找到商業化途徑,最終抓到機會而快速成長。這樣的經歷,其實是所有在業與創業的朋友都希望學習的。
2010年,《孚能》的創辦人透過關係找到我,誠摯地邀請我進入董事會協助他們。當時公司還叫做《Farasis Energy》,是一組專注於先進的電池技術研究開發的團隊,擁有特別豐富的電池原始技術能力。他們的技術能力好到連歐美與日本等地的尖端科技公司與汽車公司都三顧茅廬恭請協助研發。
不過問題是,接案為客戶做研發,研發出來的成果,客戶可以在市場上大賣,但《孚能》則永遠只能爲他人做嫁衣裳,自己無法爆發性成長。所以團隊們決定要改變方向,將公司的研發技術商業化,謀取規模成長。
什麽都可以做 但始終是小打小鬧
台灣有不少所謂的電池公司,大多也號稱擁有電池技術,但絕大多數都只是電池組裝公司。也就是説,他們向日本韓國購買像18650那樣的標準電池元件Cell,然後加以組裝之後變成battery pack電池組,賣給筆記本電腦公司或手機公司。當然他們也注入了附加價值,譬如加入充電放電控管,溫度與安全控制之類的半導體綫路,或更擴大成爲電池管理系統(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因爲數量很大,不少這樣的電池組裝公司也都成長到上市的規模。不過他們的共同弱點,就是電池的基礎技術源頭完全都被韓日元件厰掌控,也因此自己的利潤不會特別好。
《孚能》從一開始就不一樣。因爲兩位創辦人博士都是一輩子玩電池技術出身的專家,擁有歐美日本最高深電池技術長遠背景,他們公司雖小,卻可以從物理材料加化學原料一路上做到電池原件更晉升到電池系統,什麽都能做,也什麽都做的特別好,比競爭者早了至少一代。
但當年電池組最大的應用還是以筆記本電腦與手機市場為大宗,這幾個市場固然很大,但廠商早已降級為競價互殺,頭破血流,沒有什麽好利潤。以《孚能》那麽高檔的先進技術,去跟二流對手拼價錢,頗有上肆對下肆的錯誤感?更不是公司值得深耕的最佳甜點(Sweet Spot)?
所以在商業化成長的過程中,《孚能》嘗試提供電池給過很多不同方向的應用:手提工具機,特殊牽引車,Drone無人機,高爾夫車,充電電源,甚至也試過自創品牌搞網上零售電池產品。他們每樣產品都做得很好,但始終未能突破進入大量scale,而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格局。
因爲產品品質優良耐用 自然吸引高端客戶
(示意圖/取自pixabay)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的醒覺,近年來電動車終於從崇高觀念迅速成爲主流汽車產品之一。
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不同的電動車客戶希望《孚能》可以提供電池系統,包括電動公車,那些生意動輒數億。但《孚能》一直以財務保守的務實態度,選擇按部就班,沒有貿然大量投入。
後來因緣使然,《孚能》應客戶之邀進入了電動摩托車的領域。我還記得,那些年在歐洲每年有電動摩托車競賽,幾乎每次名列前茅的車種,引擎旁邊都貼了《孚能》的標識。於是注意到孚能高品質高功能電池的客戶愈來愈多,有些事我記不大得了,但好像有幾年全球電動摩托車產量前五名的廠家都與《孚能》有合作。(不知台灣Gogoro的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爲何)
成爲大陸軟包汽車動能電池軟包一哥
有價值的角色終會被人注意與喜愛。長話短説,幾年前《孚能》獲得幾家大型投資基金的青睞,注入美金10億元的新資金,脫胎換骨成爲電池界最新獨角獸,也被稱爲市場最厲害的一匹黑馬。
《孚能》過去數年不僅產品技術繼續精進,在產量提升之上也努力不懈。觀察電動車大咖《特斯拉》在生產電池的過程經過多少波折,就理解量產提升的難度,而《孚能》可以排除萬難,產量突飛猛進,實屬難得。2019年年初更傳來捷訊,德國的《戴姆勒奔馳Daimler Mercedes Benz》 與《孚能》簽訂了2021-2027的長期戰略合作,價值可達數十億歐元的合約。而《孚能》本身就在這過程中,從默默無聞變成舉世聞名的電池界獨角獸,軟包電池產量第一,電動車電池系統也都名列前茅!
大家都知道要進入汽車動能市場,爲什麽就他們可以迅速成功?
一個研發團隊,爲什麽可以在數年之内從篳路藍縷的發展成長爲業界巨頭?我想有幾個原因:
一是前面説過,《孚能》兩位非常傑出的創辦人,就像充滿能量的火車頭,將一輛沉重綿長的列車一路帶上山。他們的成功並沒有所謂的”迅速“,而是一步一脚印在長期奮鬥中抓住了技術人員轉型成爲企業領袖的契機。我參與將近10年,其中經歷的困難是既多又大的,甚至可能淹沒團隊。但堅强的領導人,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帶領大家跨過多次死亡溝渠,最終晉升為頭角崢嶸。
二是市場決定一切,是我經常提醒所有創業家的真理。你再聰明能幹,也不可能一個人去創造市場,但市場的成長卻絕對可以輕易推動你。如果電動車市場還不成熟,《孚能》再厲害,大概還只在玩小工具機或特殊器材而已。當電動車市場最近真的發飆時,他們正好也卡在關鍵地位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是電池是一項看起來容易,卻非常難做好的產品。坊間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心能源技術,但汽車使用的動能,又要充電快又要放電慢,又要能源密度高又要輕薄短小,又要在冰天雪地能開又要在熱帶沙漠能衝刺,又要行程距離大又要減少充電次數, 技術上有許多需要剋服的關鍵。其他各種新技術(像半導體電池,燃料電池,氫氣動能, 都是非常可能的新方向,但用到汽車之上,至少還要五年十年才能證明它有足夠的安全性及商業性。《孚能》先天上市少數自己從材料一路做到元件到產品與到系統的公司,當然有它的價值。
本文僅代表專欄作家林富元個人立場,更多精彩專欄文章:生活與科技的組合!觀察武漢肺炎後,我的進階投資策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