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晟德變身生技產業投控 投資生技股有什麼重點?林榮錦:「幹大事就要搏命!」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2-05-18 09:05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日前晟德公司董事長林榮錦宣布,晟德將合併玉晟生技、玉晟管顧,正式啟動晟德轉型為「專業生技投控」的佈局,過去國內已有不少電子業組成產業投資控股公司,例如大聯大投控整合多家半導體通路商,或日月光整合矽品組成的半導體封測投控集團,但是這種產業投控型式在生技業並不常見,晟德是國內轉投資規模最大也最多元的生技集團,這個轉型動作很值得注意。

晟德目前育成及轉投資超過20家公司,遍及台灣、香港、大陸及美國,包含益安、順藥、永昕、博晟、長聖、長佳、國光,以及在香港掛牌的澳優、東曜及加科思等,是國內投資領域最寬廣且最多的生技集團,至今年2月底,晟德也是占上市櫃生技醫療指數成份股比重的第四名。

晟德轉型為生技投控的動作,可以回溯至2008年,當時林榮錦接手晟德時,晟德只是一家小型的水劑藥廠,但幾年的經營下來,已成功搶占國內水劑市場達七成,在兒童水劑部分更高達百分之百,許多小孩喝過的感冒糖漿,都是產自晟德藥廠。由於晟德水劑事業已達市占瓶頸,每年營收大多在六、七億元,獲利大約一億多元。

不過,在林榮錦接手晟德後,十多年來也加速進行轉投資事業,透過與玉晟生技、玉晟管顧的共同投資,例如從智擎、澳優到國光,轉投資規模愈來愈大,獲利也愈來愈多,早已明顯超越水劑本業。

以合併後的財報來看,晟德擁有的現金超過50億元,合併玉晟後資產規模超過400億元,去年則從處分澳優等轉投資,拿回130億元的投資回收。也因為這些轉投資的業外收入與獲利超過本業太多,因此在財報的呈現上,常常讓投資人分不清楚,到底何者才是本業。

此外,在晟德內部管理上,製藥本業與轉投資事業員工,完全是不同類型的人,在管理運作及績效考核上都有很大差異,近兩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水劑的銷售狀況不佳,本業也出現幾千萬元的虧損,因此,林榮錦便決定,要將公司轉型為專業生技投控,讓投資人可以更懂公司的經營模式,至於水劑部分則分割出去,成為獨立經營的公司。

(資料來源:晟德)

林榮錦表示,將玉晟生技、玉晟管顧全部合併至晟德後,原本玉晟轉投資的公司也全部納入晟德的管理,可以讓晟德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技產業投控」。而且,晟德關於產業投資與投後管理等系統,也可以運作得更順暢、更有效率,至於水劑事業若獨立出去,也可以進行更積極的成長策略,例如展開併購同業的行動,讓成長更加速。

林榮錦說,過去晟德曾以「生技工業銀行」為名,但如今變成「生技產業投控」,最大的轉變是,一般的工業銀行,還是以財務投資為主,但晟德深入到生技產業的經營,未來不會再做財務性投資,一定都是主導性且策略性的投資,這種投資的模式是要佔大股,而且可以幫得上忙,對創業團隊有明顯影響力與貢獻。

他說,晟德投資經驗很豐富,因此經常有生技業者來找他,說公司快要上市了,請他投資一些錢,但是,一個投資案賺幾千萬元,對晟德能有什麼影響?晟德股本已超過50億元,小案子不再是晟德所需要的,晟德選擇的投資案,必需與集團其他公司產生綜效,而且投資金額應該要介於5至10億元,目標則是變成市值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如此才能讓晟德繼續保持高速度的長期發展。

以旗下的順藥為例,目前順藥正育成五家公司,每一家公司都由順藥及晟德各出資一億元,順藥因負管理責任,所以占股達六成,晟德則佔四成,未來這些公司若成功後,就可以併入順藥,讓順藥可以加速成長,也變身獨角獸企業。

林榮錦也說,與中醫大創辦人及董事長蔡長海的合作很愉快,很感謝蔡董事長對順藥的投入,還曾經擔任順藥董事長,對他來說有點委曲。他最感謝蔡董事長的是,他會盡全力協助順藥及晟德,對每一個育成與投資事業都很用心,別人很難求見到的頂尖專家,每次都在蔡董號召下一次排開,與晟德一起開會,把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全部帶進來。

此外像2019 年 3 月決定轉型成 CDMO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廠的永昕,已斥資21億元蓋二廠,並從今年開始量產,至2025年,營收可逐步增加至50億元,整體營收將較 2021 年翻逾 6 倍。雖然CDMO 是製造門檻高的產業,台灣起步已較韓國晚 15 年,但仍然有方法可以追趕。

他說,國際大廠的產能很大,但對於D的投入就不一定大,永昕的CDMO,強調D(開發)很大,因此可以把創新的客戶引進來,目前M(製造)規模還很小,在二廠逐步擴充的過程中,永昕也會買或租一些產量較小的工廠,做為練兵之用。

(晟德轉投資公司至今獲利已累計達223億元。資料來源:晟德公司)

林榮錦認為,生技業的策略與選擇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為,只要有技術就有產品,有產品就有回報,但事實上,技術不等於產品,產品也不等於回報,這些在生技業已經是鐵的定律,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他認為,只有做出非常強的下一代產品,國際企業才會要,才可能取得國際授權、認可並成為可以有大回報的產品。

談到自己多年來投資生技業的心得,他也引用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給袁紹的幾句評語:「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他舉例說,檢討過去許多失敗的案子,很多都是「多謀而無斷」,想很多但無法決斷,更重要的是,遇到大事就退縮,沒有盡全力,但碰到小利卻拼命去追逐,用掉太多時間。

他以投資澳優這個讓晟德獲利最大的案子為例,來談「幹大事要忘命、要搏命」。2015年,晟德宣布要收購香港澳優,港交所對於這種公開收購案規範很嚴謹,要收購的公司,必需把現金先匯到香港匯豐銀行,當時收購澳優百分之百股權,總金額要高達103億元,晟德必需在公開收購日前,把這筆錢匯到香港。

不過,當時因為爆發了東洋與林榮錦的官司案,原本答應融資的中華開發,臨時決定不借了,眼看著錢若籌不出來,晟德就要引爆一椿跨國違約交割案。

林榮錦說,當時資金總計還缺73億元,他開始去拜託朋友,包括趙藤雄答應出資十億元,成為資本的康霈出資十億元,元大馬家及胡定吾十億元,籌足了43億元後,最後還剩下30億元,他就請晟德再出一點,自己則開始賣手中東洋的持股,五個戶頭每天賣,終於在一個月內把錢湊齊,後來也順利收購了澳優四成股權。

這個投資案晟德總計出資56億元,但至今已拿回132億元的回收,而且目前還擁有澳優7%以上的持股,這些持股的市值也超過新台幣40億元,而且每年光是配息就有三億元。晟德在2008年投資智擎,賺到第一桶金,至於2015年收購澳優,則是晟德賺到的最大一桶金。

林榮錦說,生技業的發展很精彩,未來一、兩年是低檔布局的大好良機,他一樣會秉持「幹大事要忘命、搏命」的精神,爭取各種好機會。他也提醒自己,只要注意身體好,要犯大錯不容易,另外則要培養好接班人,要每個事業的負責人都對總體經濟及經營策略很了解,這是林榮錦為晟德成為專業生技投控的布局上,勾畫出簡單但又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