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語當道的時代,重視領域知識才是王道!
專欄作家 王智立
2021-05-05 15:27

本文作者為前GSA全球半導體聯盟亞太區創始執行長(非營利國際組織,2003-2016) ,曾從事研發、銷售、創投、及政府工作。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立場。

媒體高度競爭的網路時代為了吸引眼球獲得關注,梗圖行銷、流行語(Buzzwords)當道、標題黨横行、口號治國不僅司空見慣甚至變得理所當然。值得反思的是這樣的現象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還是阻力?

先講結論:本文列舉三個例子「奈米科技、人工智慧、數位發展」,藉此呼籲流行語當道甚至泛濫的時代,強調『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 』才是社會能持續前進的正道與王道!

奈米科技

十幾年前,奈米科技被視為顯學,從科幻小說的題材,大學入學的熱門科系,重點實驗室的設立,甚至民生消費用品的廣告標語,還記得「奈米水」「奈米馬桶」「奈米殺菌」等…,風靡一時。

何謂「奈米」,從物理上它是一個長度單位,十億分之一公尺,僅為數個原子排列的距離,肉眼無法看見,非常微小(微米是奈米的一千倍,用「奈小」似乎更貼切)。從材料科學的觀點,奈米科技是度量衡從巨觀變成微觀時材料性質的改變。不同種類的材料,原子排列結構的變化,生產製程的改變,添加物(如矽半導體)和缺陷等,都能改變材料性質和其應用場域。「奈米科技」不是一個單一領域,而是代表物質奈米化的集合詞,過去經由媒體的推波助瀾成為了流行語。

半導體是目前奈米科技應用最成功的產業,從90奈米製程到最新研發中的3奈米工藝,將電晶體線寬不斷縮小使得晶片的運算力持續倍增。十幾年前當奈米正夯時,半導體產業並不以此來吸引眼球,而是持續專注的研發,成功結合了物理電機、電子軟體,化學化工、機械材料等跨領域人才持續努力,至今已快速的改變全球數位網路時代的生活形態。

附帶提一下,隨著美中對抗加劇,台灣半導體產業似乎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甚至到了國安議題。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各大名嘴視半導體為當紅炸子雞不斷上演外行看熱鬧的戲碼,甚至危言聳聽暗喻其可能帶來戰爭風險,非常不可取。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是近幾年另一個引人關注的集合詞和流行語。它的前身是利用計算機快速處理大量數據的特性所發展出的一套科技工具:即結合「計算能力+海量數據+數學演算(Algorithm)」。以語音辨識及影像識別相關技術為例,過去二十幾年來的推進主要來自於半導體「摩爾定律」驅動下的強大計算能力和大數據的輔助判別,離全面利用AI的機器/深度學習仍有一些距離。如果進一步聚焦於醫學影像的判讀和對病理的分析,則需要再結合專科醫師的領域知識和經驗,才能真正實現AI在醫療診斷的應用。

全球擁有超過二億訂戶的語音平台Netflix,以每個人的觀看習慣來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其他節目。其背後的AI引擎,是否已能『了解』不同劇情內容的關聯性來做推薦?還是利用訂戶觀看過的節目統計做推薦(看過A節目也看過B節目的人數多寡)?前者是高難度的人工智慧,現階段恐還無能為力。後者是統計學上對相關性的研究領域。這兩種推薦方式所需要的領域知識不同,無法相提並論。

除了AI技術的應用外,實務上的問題也值得探討。比如說未來無人自動駕駛車上路,當發生行車糾紛時法律責任由誰來認定,誰該負責?所謂的「駕駛人」應是AI晶片設計/製造商、自駕系統整合商或是車商?釐清這些問題需具備相關領域知識及法律見解,光靠AI還不能輕鬆上路!

數位發展

數位時代對人們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方方面面帶來革命性的衝擊。何謂數位化?舉凡網路通訊,雲端應用,電子化內容和服務,金融科技,一切將數據/實體轉換成「0」與「1」的數位代碼及其所延伸的內容和活動都是。

最近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 的報告指出,2020年因新冠疫情(COVID-19)的蔓延,加速了全球數位化(產品和服務)腳步七年,而亞太地區更有超過十年的跳躍性進步。相對的,台灣過去一年多的防疫成功得到了極大的肯定,但我們不禁要問台灣過去一年的數位化進程與全世界各地相比是否不進則退?

政府即將成立「數位發展部」,如果僅是趕流行倉促地將散落在各個部會的數位元素重新放到單一機構,效果將非常有限,甚至與數位發展的趨勢背道而馳。例如農漁產運銷利用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技術獲得的生產履歷應是農委會主政,影劇音樂娛樂所需要的數位內容及產業商業模式需教育/文化/經濟部的長期耕耘,金融科技的創新與規範需金管會的勇於任事,個資保護和數位身份證的主管機關內政部得面對資安漏洞和打擊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遠距教學與互動式教材的主導仍在教育部,衞福部則需思考線上問診和醫療數據的管理運用,交通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取代人力來為運輸系統的安全把關與流量優化等等,擁有領域知識是數位化社會成功的關鍵!

未來政府治理和國家競爭力將和數位發展息息相關,但其成敗不能僅靠數位發展部的成立和單打獨鬥,更仰賴跨領域人才共同投入。數位發展部必須擺脫公家的本位主義,提高跨部會橫向溝通和地方縱向聯繫效率,扮演好一個系統整合角色,同時鼓勵民間集思廣益,致力招募資訊領軍人才進入公部門服務,才能讓台灣在後疫情的數位發展大勢中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