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赴日本東京參與「台日半導體同盟」研討會,討論主題是兩國在半導體產業、人才及國防軍工等領域的聯盟及合作機會,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此次研討會由印太戰略智庫和日本智庫「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共同舉辦,並由國基研理事長櫻井良子與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分別與台日半導體產官學人士舉行座談。

圖說:此次參與論壇的佳賓,包括日本眾議院議員及自民 黨幹事長代行萩生田光一(右五),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右四),國基研理事長櫻井良子(右六)與筆者林宏文(右二)。(照片提供:陽明交大顧鴻壽教授)
參與研討會的講者,包括台灣前經濟部長王美花、日本前防衛大臣木原稔,他們分別代表台灣與日本發表主題演講。另外,來自兩國的多位學者、專家如防衛省顧問土本英樹、千葉工業大學校長伊藤穰一、前陸軍司令及幕僚長岩田清文,還有成大半導體學院院長蘇炎坤、軍事戰略學者蘇紫雲以及我。
首先,木原稔是熊本縣出身的眾議員,他在演說中提到,近年日本逐漸把「半導體」和「安全保障」聯繫起來,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來看,一國必須確保關鍵物資的供應,而半導體正是代表性的關鍵物資,因此,提高半導體的戰略自立性,對日本的未來至關重要。半導體不僅關乎經濟,更與國防緊密相連。
木原也說,從地緣政治來看,台灣位在日本能源與糧食的海上生命線上,台海穩定與日本安危不可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從經濟安保角度來看,台灣是世界半導體供應核心,台積電TSMC在先進半導體製造擁有壓倒性市占。若供應中斷,日本產業與經濟將遭受嚴重打擊,這已經不是單純經濟問題,而是安全問題。
此外,王美花前部長提到,目前台積電市值高達1兆780億美元,已經相當於日本前六大企業豐田汽車、三菱UFJ銀行、軟銀、索尼、日立、任天堂市值的總和。

另外,根據今年八月份的資料,台灣出口金額超過日本及韓國。台灣人口僅有日本的六分之一,是韓國的一半,但外銷出口可以超越這兩國,這是很難得的成績。

這兩個數字,讓許多與會的日本朋友相當驚訝,主辦方的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理事長櫻井良子,事後還再度詢問及確認。
不過,王美花也說,日本與台灣的經貿往來密切,台灣可以創造龐大的出口,其中也有來自日本的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的貢獻,這些是台灣出口半導體、資通訊及AI伺服器等的基礎。
目前台灣出口日本的產品,是以積體電路、記憶體與聚酯為主,至於日本出口台灣的產品以積體電路、半導體設備及汽車為主。其中,日本對台灣出口持續出超,代表日本產業在產品技術及品質上仍有高度競爭力,與台灣也有密切的產業鏈合作。
從數字來看,去年台灣對日本出口258億美元,日本對台灣出口464億美元,日本還是順差,不過台灣投資日本54.9億美元(其中主要是台積電),至於日本投資台灣4.5億美元,分別都是第四大投資來源國。
此外,若關注日本及韓國對台灣的貿易出口,日本出口台灣的產品中有不少半導體業用到的設備及材料,至於韓國兩家記憶體大廠出口HBM(高頻寬記憶體)到台灣,然後與輝達的GPU等產品做封裝,透過台灣伺服器廠商整合及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市場。
因此,在台灣出口超越日韓的數字背後,也代表台灣與日韓之間也形成綿密的上下游產業鏈關係。目前AI產業當道,台灣在此領域占到優勢,因此形成超強勢的產業整合中心,並在台日韓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此外,若對比台日與台韓的關係,台韓過去比較傾向競爭關係,因為韓國產業鏈採取「什麼都做、一個也不放過」的模式,但台日在產業合作上,先天上就已具備友好關係,因為雙方民間交流密切、往來頻繁,至於後天又有互補需求,讓台日合作更為順暢。
千葉工業大學校長伊藤穰一也提到,日台合作可以相當密切,因為在產業金字塔生態系中,最底層是半導體,最上層是應用,日本在汽車、遊戲等產業很強,可以與台灣的強項半導體進行更密切整合。此外,日本融合神道與自然的美學意識,與西方的競爭哲學有很大差異,看似缺乏積極進取精神,但實際上卻是孕育許多品牌與文化的地方。這也是為何蘋果的賈柏斯生前多次造訪京都,並在山裡的景色與寺廟中悟出 iPhone 的奧義。

圖說:千葉工業大學校長伊藤穰一認為,在產業金字塔生態系中,台灣的半導體可以與日本的汽車、遊戲產業進行密切整合。(照片:林宏文)
千葉工業大學近來在日本相當出名,由於是日本第一個開設半導體科系的大學,因此今年報考千葉工業大學的學生高達17萬人,比所有頂尖大學都還要多。
在日本大學校長中,伊藤穰一是很具特色的一位。他出生於日本京都,4歲搬到美國密西根州居住,後來在塔夫茨大學及芝加哥大學都念過書,但也都因研究方向不符而休學,最後在慶應義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也曾擔任MIT媒體實驗室主管,並參與網路及創投等事業,與產業發展關係密切,千葉工業大學近來的突出表現,與他個人歷練相當有關。
此外,台積電赴日本熊本投資半導體製造工廠,我認為是台日合作非常重要的指標。有不少日本朋友詢問我,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進度,會不會受到川普總統不斷要求台積電增加美國投資而受到影響?
我的看法是,短期會有影響,但時間拉長來看,影響變數不會只是單一因素。
主要原因是,日本將是中國及台灣以外,第三個最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基地,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很多歐美客戶都有China+1及Taiwan+1政策,至於這個+1,日本便成為很重要的選擇。
在亞洲,南韓當然是除了台灣以外,另一個半導體製造重鎮。不過,目前擁有晶圓代工業務的三星電子,仍然維持IDM模式,與客戶競爭太多,讓三星難以追上台積電。至於業務只有記憶體的SK海力士,則一躍成為超越三星的龍頭廠,原因也是與客戶沒有競爭關係,更容易取得客戶信任。
當然,我還是強調,台積電投資任何一個地方,重點一定是客戶有需求。如今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關鍵是美國客戶在HPC晶片上有強烈需求,而且美國客戶營收佔台積電七成以上,訂單實在太多,台積電即使24小時全能量產,都無法客戶需求,到美國設廠的需求非常強烈。
至於日本,在產品設計領域較弱,未來需要大力加強,才能爭取到台積電繼續投資。很多日本著名的產業,從汽車、機器人到遊戲,每個產業未來都需要加入AI元素,否則難以與歐美企業競爭,因此IC設計便成為重中之重,這個部分我也建議,日本需要與台灣IC設計業加強合作及投資,台灣不只擁有很不錯的IC設計公司,還有完整的矽智財元件(IP)供應鏈,可以協助日本強化IC產品競爭力。

圖說:筆者林宏文認為,川普總統說台灣搶走美國人的工作,這是錯誤的說法。(照片提供:林韋玲)
此外,在論壇的討論階段,主持人矢板明夫詢問我,請我談談對Rapidus的看法。
我的回答是,我在日本遇到很多朋友,他們都跟我說不看好Rapidus。我則提醒大家,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積電每做一個新製程,例如目前進入量產的兩奈米,月產能就快速拉升到十萬片,一年後會繼續增加到二十萬片,透過經濟規模快速佔據市場,也讓成本明顯降低。
台積電透過經濟規模墊高競爭門檻,這是目前競爭對手很難企及的部分,Rapidus雖然在2奈米研發已有成果,但要到2027年才正式量產,而且規畫月產能是兩萬片,這樣的規模很難有突破性的發揮。
此外我也強調,半導體不只設備投資金額巨大,研發投入也很龐大,過去領先大廠的研發金額起跳是20億美元,以研發金額占營收約為5%到8%,意即公司營收需達到400億美元,才能承擔那麼龐大的研發支出,過去營收有超過400億美元的製造大廠只有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這也是為何只有這三家有能力參與先進製程的開發,這也是Rapidus很大的競爭壓力。

近來, Rapidus執行長小池淳義接受NHK World專訪,影片中提到他是早稻田大學橄欖球成員,73歲的年紀,在鏡頭前抱著橄欖球衝鋒的樣子,讓人感受到他對Rapidus仍然有滿滿的熱情及鬥志。
小池是日本對晶圓製造抱持最多夢想的人,但也是經歷最多失落感的人。2000年日立曾與聯電一起合作Trecenti,他積極推動,但後來沒有成功,曾與小池淳義有合作關係的前聯電總經理吳宏仁,也認為他有很強烈的使命感,如今與IBM合作的Rapidus,讓小池又重燃熱情,希望在日本也完成半導體製造復興的夢想。
我的看法是,Rapidus若要做晶圓代工,策略上一定要和台積電有差異,一家新公司想要挑戰現有的龍頭大廠,一定要長得不一樣,策略上要有所不同,否則一定難以超越。或許,Rapidus若選擇做不同產品的代工,例如量子電腦,可能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我在演講時也提到,台日合作同盟,要從半導體擴展到各種軍工等國防應用領域,其中一位矽谷的創業家拉奇(Palmer Luckey),他創辦的Anduril公司極具參考價值。Auduril代表國防軍工產業一個重要的創新力量,不僅是台灣將資通訊技術導入軍工武器市場開發的借鏡,也會對台日軍工產業的發展及合作帶來具體的參考。
我提到,如果矽谷的科技創新精神及作法,能夠進入傳統軍工產業,對軍工的技術與應用會有很大加分,而且可以大幅增加侵略者的損失與成本。這不只有產業發展的意義,更對國家安全有巨大保障,台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未來可以成為保衛台灣民主自由和主權的力量,會是一股不可忽略的發展趨勢。
參與這場關鍵的台日半導體同盟研討會,我不僅看到台日雙方對半導體合作的共同信念,也是一場增加更多互動了解與建立關係的過程。日本在公開場合上,或許需要考量與中國的關係,但私底下與台灣的合作正在密切展開,未來的台日關係值得進一步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