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晶片製造,Intel CEO的新策略:買買買
吳優 / 何渝婷編譯
2021-08-24 13:30

今年3月,作為英特爾新任CEO Pat Gelsinger,首次對外發表演講並宣布一項重要決定,就是英特爾將升級到 IDM 2.0,為客戶提供代工服務。

如今,5個月過去了,英特爾代工業務發展如何?Pat Gelsinger對英特爾的代工業務有什麼新規劃?

近日,Pat Gelsinger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談到一些英特爾在晶片製造、代工方面的規劃。

計劃通過併購「復興」製造業務

上個月,有消息稱,英特爾正在針對收購GlobalFoundries(簡稱GF)進行談判。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都有晶片製造業務,但服務產業的GF,與此前一直服務內部的英特爾商業模式和邏輯截然不同,收購GF能夠助力英特爾加速代工業務,推動IDM2.0升級。

但就在消息傳出的第二週,GF官方宣布品牌升級,不久之前又有知情人士透露,GF目前正專注於首次公開募股,秘密申請IPO,估值約為250億美元,隨之雙方的談判逐漸降溫。

不過,GF暫時不願意賣,並不意味著英特爾不願意買。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Pat Gelsinger未直接對是否會收購GlobalFoundries發表評論,但他表示:「併購需要有意願的買家和有意願的賣家,而我是有意願的買家,英特爾將持續保持併購晶片製造公司的興趣。」

「這個產業將出現整合,且這一趨勢會長期持續,我預計英特爾將成為一個整合者。」Pat Gelsinger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Gelsinger認為晶片產業正在經歷長時間的重塑。「10到15年前,有十幾家晶片公司在晶片製造領域領先,但由於晶片製造屬於資本密集型和研發密集型,直到今天這一數量減少到僅剩3家。」

現如今,全世界只剩下英特爾和三星兩家領先的IDM廠商,台積電雖然只做代工,但其領先的技術與市佔率,讓其成為與英特爾、三星並駕齊驅的晶片製造公司之一。

據瞭解,如今要建立一家現代化的頂級晶片工廠所花費的金額,通常要超過100億美元,英特爾目前在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修建的新工廠,就投資了235億美元,極其重資本的晶片產業自然面臨更加持久的產業重塑。

任職英特爾CEO 6個月的Pat Gelsinge,計劃通過併購來推進公司的復興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Pat Gelsinger曾擔任EMC Corp總裁和VMware執行長,任職期間前前後後參與了大約100次收購案例,這些經驗可能將幫助英特爾順利完成一些併購。

併購只是途徑不是目的

雖然Pat Gelsinger表明將通過併購來增強英特爾的製造實力,但併購只是途徑不是目的,英特爾終極目標是扭轉晶片製造局面,併購只是手段之一。

與更先進的晶片製造商展開合作以及向美國政府尋求幫助,是英特爾發展製造業務的另外兩條途徑。

在上週五的架構日上,英特爾公布了與台積電合作的詳細計劃,英特爾全新的獨立顯卡微架構Xe HPG將由台積電代工,使用台積電N6製程節點進行製造。

將需要採用尖端制程的晶片交付給台積電,與此同時努力專注提升內部製造能力,是英特爾奪回製造寶座計劃的一部分。

此外,Pat Galsinger還向美國政府尋求幫助,以及擴張在中國的晶片業務。

自上任以來,Pat Gelsinger一直在敦促拜登政府盡快明確同中國的貿易計劃。「英特爾有大約25%的業務與中國有關,我們正在明確相關政策,以擴張在中國的業務。」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推動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都越來越依賴於運算服務的數據中心,這為晶片供應商帶了一定收益,但也致使晶片供應短缺難題,隨之而來的是晶片製造成本的飆升。

業內人士指出,晶片短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得到緩解,但一些影響將持續很長時間。

儘管Pat Gelsinger承認,在某些情況下,晶片短缺能夠使公司銷售更高價值的產品賺取收益,但這也意味著晶片製造公司正在將製造成本的成長轉嫁給客戶。

為此,Pat Gelsinger正在請求政府幫助支付一些擴張費用,以解決全球半導體短缺引發的對晶片供應的擔憂。

「幾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晶片的製造生產,很快就會蓋過晶片需求,但那一天真的到來時,我也會覺得擔心。」Pat Gelsinger說道。

本文為雷鋒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復興芯片製造,Intel CEO 的新策略: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