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岸田文雄如何攜手七家大廠重振雄風?日本兩個半導體政策 可能出現一好一壞的結果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3-05-22 11:3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會見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等七家半導體大廠領袖,其他六家公司分別是三星、美光、英特爾、IBM、Imec以及應用材料。

時值日本舉辦G7前夕,全球目光焦點都集中到日本,這項大動作有什麼企圖與影響,值得深入分析。

(取自岸田文雄臉書粉專)

先分析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與這七家企業之間的關係,在美中對抗、地緣政治下,日本急欲恢復並重建半導體競爭力,作法大致分成兩個,一個是尋求國外企業赴日本投資,快速補足已落後的晶片製造及產品研發實力;第二個是建立日本先進製程的自有研發與製造實力,其中以Rapidus為代表。

在第一個吸引外商投資政策上,包括台積電、美光、三星及英特爾等四家企業,就是屬於這個範圍。

目前有三家已確定投資日本,台積電在熊本建廠,資本支出從原訂70億美元拉高至86億美元;美光也在會中表態,投資37億美元於廣島建設DRAM廠,三星則在橫濱投資2.2億美元設立研發中心,探索先進封裝技術。

四家外商半導體企業中,只剩英特爾還沒有投資計畫。

(取自Rapidus官網)

此外,日本結合官民資金成立的Rapidus,預計要發展二奈米製程技術,Rapidus的合作夥伴是IBM及比利時半導體研究開發機構(Imec),因此這兩個單位負責人也成為受邀的座上賓。

最後一家公司應用材料是半導體設備大廠,不論是日本要推動第一或第二個目標,都要強化日本本地製造實力,應用材料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不過,對於日本振興半導體產業的兩個目標,我個人覺得,日本的國家半導體政策規畫方向都對,但兩個目標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明顯差異,第一個目標成功機會高,但第二目標要達成相當困難。

第一個目標成功機會高,我覺得有幾點因素。

首先,日本政府祭出高額補貼政策,幾乎都是外商投資額的四成到五成,例如台積電投資日本80億美元以上,日本政府補貼將近一半;美光37億美元,獲得15億美元補貼;三星2.2億美元的投資,也有1.1億美元補貼。

日本政府對外商企業補貼很大氣,對企業決定投資策略相當重要,不像美國那麼不乾不脆、囉嗦小氣,接受補貼不僅要看其臉色,還要提供客戶資料、利潤分享及限制中國投資等。

相較來看,日本誠意十足的補貼政策,讓外商投資日本的決策快速推動,成功機會也大幅增加。

其次,日本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有悠久歷史,日本員工與台灣、南韓的水準及素質最為接近,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都沒問題,這讓外商在日本的投資風險降低很多。

一般來說,如果外商製造業在日本會出問題,通常較大的障礙可能來自溝通不順或文化差異等其他因素。

不過,對於日本發展二奈米製程技術,我個人覺得是高難度的挑戰。

前段時間與一位台灣半導體前輩聊到,Rapidus本來想邀請他擔任顧問,但在與公司高管談過後,發現高管對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概念有很大落差,最後婉拒了這個邀請。

去年底,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提過,日本投入半導體2奈米技術開發,但沒有3奈米、4奈米及5奈米,跳躍式進展是相當困難的,「彎道超車的結果是保險公司要賠錢」。

其實,若觀察Rapidus的規劃,確實是集日本所有資源及寵愛於一身。

除了日本政府已提撥24億美元挹注,還有索尼、豐田、軟銀等八家龍頭企業股東,合作夥伴IBM及Imec也都端得上檯面。

但這些看來超級優勢的條件,都只是成功的客觀因素而已。

回顧過去全球半導體發展歷程,技術授權來源是誰,名氣有多響亮,一直都不是最後決定成敗的關鍵。

其實,台積電在2000年就曾與IBM談過合作開發0.13微米銅製程,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做,結果台積電率先於2002年領先全球開發成功。

至於聯電後來選擇和IBM合作,但合作案並不順利,最後推出時已晚台積電二、三年,晶圓雙雄也因0.13微米而拉大差距,台積電超前領先的幅度越來越大。

台積電當初決定自己做,一個關鍵原因是,IBM強勢要求合作案要在IBM的紐約工廠進行開發,但台積認為這種研發與新竹工廠距離太遠,製程技術無法真正落實。

果然,這個問題後來成為聯電與IBM合作的致命傷,而且IBM的開發速度比台灣慢非常多,聯電最後還是大部分靠自己力量,才在幾年後宣布開發完成。

任何技術合作與授權,在進行過程中,真的不能只看對方技術有多強、多厲害,還是要回到本身是否有策略、步驟與企圖心,並且對雙方的差異及作法有多少深入的理解。

Rapidus會有多成功,其實是落在社長小池淳義等經營團隊身上,如何在這種跨日、美、歐的合作中,最後把技術生根於日本。 

此外,從目前Rapidus提出的計畫及說法,也可以看出,小池淳義團隊對於二奈米的開發難度,似乎有太過低估及輕忽的情況。

例如小池說, 該公司未來將以AI與自動化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並以約500名技術人員的一半人力,量產次世代半導體。

這樣的說法,看起來就是太輕忽二奈米的難度與挑戰。

Rapidus的目標,不只是要做到二奈米技術研發而已,而且還要達到量產目標。產業界認為,若要同時做到研發與製造,Rapidus要彎道超車直攻二奈米,恐怕投入五到十倍的人力都不一定達得到,若這是合作方提供給Rapidus的美好願景,那也很像張忠謀去年回應裴洛西訪台時說的,美國要移植半導體到美國的政策,「真的是太天真了!」

過去靠技術授權而成功的半導體公司,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本身若沒有相對應的技術投入及策略雄心,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只台積、聯電的0.13微米是如此,過去台灣DRAM產業全軍覆沒的情況也是如此,未來Rapidus要成功,這個因素也是關鍵。

此外,所有想分台積電一杯羹的競爭對手,全部都會提到,「台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台積電的處境很危險」。

英特爾的格爾辛格(Patrick Gelsinger)這麼說,三星投資美國爭取補貼時也這麼說,連巴菲特買賣台積電股票不到一、兩季就全部出清也這麼說,如今Rapidus社長小池也這麼說,小池還說台灣可能變成下一個香港。

地緣政治的挑戰確實很大,但大家都這麼說,都是想搶奪台灣半導體大餅的說辭,台灣不必因此跟著人云亦云,甚至因為這些說法,搞到懷疑或否定自己。

我一直看好台灣產業因應變局的能力,這次的危機及考驗,台灣一樣有能力度過。

其實,過去每一次考驗,台灣科技業最後都是更強大,不只在夾縫中找到生存之道,而且還能蛻變重生。

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台灣一直是全世界的朋友,忠誠、可靠,和客戶共同成長。

台灣與其他半導體大國如韓國、中國或早期的日本都很不同,台灣一直沒有想要取代別人,都是做大家的朋友,這個角色讓台灣得以不斷成長茁壯,而未來幾年再回頭看,地緣政治不過也是眾多雜音中的一個罷了。

那些趁機想詆毀產業發展與政策的論調,什麼技術掏空、去台化的說法,或是要炸掉台積電、把工程師載走的政治語言,各種勢力趁機落井下石、見縫插針,這種因地緣政治出現的各種論調,大概就可以視為是雜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