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台積電沒必要選邊站!對於美中對抗 台積電勇於表達不同聲音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2-08-22 08:3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台積電前法務長杜東佑日前接受電子時報訪問時,提出「台積電無法被複製,沒必要中美選邊站」的說法。另外,台積電前代理發言人孫又文日前也表示,美國520億美元晶片法案不現實也不明智。 

從這些台積電前高階主管的發言來看,雖然不能代表台積電官方立場,但美中對抗愈來愈激烈,美國大動作通過晶片法案,並且倡議籌組chip4美、日、韓、台四方聯盟,表面上台積電也已赴美國投資設廠,並多次接見來訪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等多位參眾議員,但顯然對於美方的行動,台積電仍勇於表達不同的意見。

杜東佑在專訪中提到,若美國政府嚴格對補貼條件進行限制,對台積電、南韓公司或任何公司完全沒有彈性,那麼他會認為謹慎起見,「建議不要接受補貼,畢竟台積電也不是那麼需要那筆錢。」 

另外,晶片法案想把美國半導體供應鏈重建起來,但520億美元其實是不夠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認為,美國要拼晶片自製,是昂貴且徒勞無功的事。杜東佑說,他200%同意張忠謀的看法。

(取自台積電官網)

杜東佑表示,台積電要決定投資設立先進晶圓廠,要透過非常縝密而複雜的財務分析,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設立晶圓廠需要投入多大成本,也搞不清楚台積電花多少財力和心力在研發與改善製造流程上。「一些試圖跟美國拿錢蓋新晶圓廠卻不懂如何成功營運賺錢的,到最後是要後悔的。」 

此外,杜東佑也說,他實在不認為台積電需要選邊站,因為美國的挑戰是在於他們想拉大與中國的領先距離,因此使台積電與其他台灣公司陷入尷尬的立場。

他認為,只要人們不要犯錯,那麼他會對台海不會發生嚴重軍事衝突,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問題是,「人們是會犯錯的,所以讓我們期盼領導者能有冷靜的頭腦,讓我們回到友善競爭的狀態,而這必須透過中美之間的公開對話。」

另外,前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七月底也說,美國的520億美元晶片法案「不現實」,主因520億美元僅約是一家晶圓代工廠一年的資本支出,這些錢拿去補助製造是不現實、也不明智的作法。

孫又文預期,相關補助不會讓產業產生太大改變,若用了很多錢投資這些沒效率的事情,最後可能會產生可怕的效果。 

孫又文也說,半導體供應鏈相當複雜且國際分工;若這些錢能拿去補助投資研發或材料創新,可以做出更大貢獻。

至於地緣政治帶來半導體在地製造議題,她也直言,各國為了半導體在地製造,都會付出鉅額成本,而為了沒效率的事情補貼付款,其實是在扼殺半導體的創新。

杜東佑與孫又文都已經是從台積電退休的主管,他們的發言或許不能完全代表台積電的立場,但他們都曾是台積電非常重要且核心的主管,會發表這些意見,當然有其象徵意義,甚至不排除是正式發言管道不方便說的,也透過這些前主管來說明解釋。 

美國想重振半導體製造與供應鏈,推動晶片法案的補貼政策,籌組chip4合組台、日、韓聯盟,進行與中國的對抗。對於美方這些大動作,從杜與孫的發言,似乎可以推敲出,台積電也有不認同或不同意之處。 

其實,在美國討論晶片法案過程中,就已出現企業是否要去申請補助的雜音,後來補貼的附帶條件是限制對中國的投資與擴充,這種呼聲就更大了。即使台積電與三星都已在美國投資設廠,但不意味著兩家指標性大廠,就一定會接受這種有條件的補貼。 

至於在Chip4議題上,南韓更是透露出「有條件的合作」訊號。根據最新消息,南韓雖已同意參與九月初美方舉行的chip4籌備會議,但顯然立場還在猶豫。預料屆時南韓一定會帶著某些條件出席,要和美方討價還價。 

目前南韓生產的半導體有六成賣到中國大陸,與台積電六成以上客戶來自美國有很大差別,南韓會比台灣更加重視與中國的關係,顯然是很現實的考量。在參與美方主導的chip4時,南韓希望不要對中國造成太大傷害,才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更多發展機會。

根據路透社19日的新聞提到,台灣尚未收到chip4開會的邀請,但台灣經濟部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還沒收到相關通知,但台灣長久以來在供應鏈方面都與美國合作密切。」 

(示意圖/取自pixabay)

對比南韓向美方chip4聯盟表達不完全同意的態度,但大家看到台灣的表現,似乎沒有收到邀請就緊張了,還要趕快強調與美國一直都是密切合作。台灣政府比較像聯盟中的小老弟,沒有太多聲音,很順服地跟著美國的劇本演。

不過,對照台灣政府照單全收,台積電則有意釋放不完全認同的態度,並且透過各種中外媒體,向全世界表達不同的聲音。

從最早張忠謀表態美國半導體補貼政策會徒勞無功,到劉德音接受CNN訪談,示警中共武力犯台後果及追求三贏的目標,還有最近孫又文及杜東佑兩位前主管的發聲,都釋放出台積電沒必要完全跟著美方走的訊號。

其實,在這場美中對峙的戰局裡,台積電不可能不加入美方陣營,但台積電很清楚,即使要參與補貼及加入chip4陣營,也是要掌握主動出擊,而不是只做被別人安排的角色。

此外,對於美國對抗中國的政策,不論是南韓政府想爭取的條件,或是台積電表達不同意見,其實背後都有明確的擔憂,那就是美方動作若太大,把中國逼得太急時,一定會產生反作用力。

對於中國科技發展一直很關心的前Google董事長施密特,雖然多次強調要注意中國的野心,但也曾說過,全面封殺中國,只會讓中國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系統,對全世界不見得是好事。

以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政策來看,先進製程EUV設備不賣給中國,另外歐美也不進口中國的產品,已經對中國造成很大打擊。而且成熟技術本來就不可能禁得了,讓中國企業做成熟製程,並且範圍限制只能在中國內需市場發展,這樣對中國的壓力就足夠大了。

以中國過去的產業發展來看,中國大陸在比較低階成熟的產業,本來就有一定的競爭力,例如LED、太陽能及面板等領域,中國企業都已經追趕上來,並且成為全世界的龍頭。但是,在需要高度研發的困難技術上,中國一直都很難突破,當美方祭出嚴格封鎖令時,大陸高階技術的發展時程一定會往後推遲。 

被逼到角落,失去生存空間的人,會做出什麼恐怖的事,大家可以從很多黑道電影裡得到啟發。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若把人逼急了,最後就是狗急跳牆,後果會如何,沒人可以預測。 

對中國進行更嚴厲的封鎖,不只可能出現反作用力,讓中國發展另一套標準出來,更激烈的對抗則是來自武力上的,像是兩岸的軍事衝突,還有美中在亞太戰線上的全面對峙。當產業競爭再升高到戰爭層次時,受害最大的當然是包括台灣、南韓及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

產業發展有基本的規範,競爭也應遵守一定的邏輯,太多政治摻雜其中,只會把事情搞到無法收拾,這是現在觀察美中對抗,以及台積電釋放出來的訊息,可以密切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