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連續二年則是「亂」。今年會是什麼還言之過早,最近最夯的代表字不外乎是「難」。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的演講動見觀瞻,近日他對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的看法就是「難」。難的豈止是創造另一個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環境和人才儲備。眼前的缺水危機,新冠疫情下疫苗取得和群體免疫達標,以及未來台灣能源結構的選擇與所付出的代價等...,每一項都不容易呀!
管理學上將事情的處理分為二類,重要(Important)及緊急 (Urgent)。難的往往是如何將資源和精力擺在「重要但不緊急」的項目,也要避免浪費在「緊急卻不重要」的環節。能夠長期掌握這兩個原則,競爭力自然提高。然而,政府治理因台灣的選舉周期短,芝麻綠豆大的「緊急」事件層出不窮,很難去思考一個需長時間規劃執行的「重要」政策。
行政院於2018年底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將透過「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等4項推動理念,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這些指導原則,坦白說是空洞且流於口號,政治正確卻不務實,對現實面及執行面的問題(如欠缺英語使用環境以及雙語師資不足)缺乏討論和思考,只怕到2030還停在滾動式規劃的爭議中。
何謂雙語,台灣也許早就是雙語社會,中文與台語,或是上一輩的日文與台語。過去這些雙語能力源自於歴史原因渾然天成:一個是母語,另一個是統治者帶來的外來語。想要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中文與英文」的雙語國家辦得到嗎?難!
何不換個角度想像2030之後的世界,擁有雙語能力也許會在中美爭霸之間左右逢源。而5G時代無處不在的快速網路服務+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AI) 的成熟,未來將有海量的中英文資訊/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語音和文字的辨識及翻譯應用。屆時,透過雲端語音文字的雙語甚至是多語(中英日韓德西等)翻譯服務應可漸漸到位。台灣身為科技島可利用自身優勢,優先推動結合政府資源及民間企業商品化的力量,共同開發一套從使用端到雲端的完整好用的軟硬體雙語解決方案。這中間包含文字和語音相互之間精準且無延遲的即時翻譯,使用者友善介面的設計和服務,符合人體工學和流行時尚的可攜戴裝置,以及安全並兼顧隱私和智財權保護的機制等…。
這樣的目標,是否比目前一廂情願的中英文雙語國家政策可行?每一位國人將來都可利用此雲端解決方案即時有效地協助其個人或企業的雙語甚至是多語的需求,包含旅行、國際貿易、視訊會議、遠距教育、遊戲娛樂、知識分享和學習…。善用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來改變遊戲規則,取代過去已經在台灣實施了幾十年但成效不彰的英文教育。
繼續執行目前規劃的雙語國家政策將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除了浪費了寶貴的國家教育資源,排擠了大部分孩子(特別是弱勢族群)學習其他學科或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下一代的年輕人淪為教育白老鼠,屆時只能感嘆千金「難」買早知道而被迫重新調整。若能換個角度跳脫傳統思維,活化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善用台灣ICT科技優勢和雙/多語人才,發展出一套獨步全球的雙語AI神器。2030後的台灣,人人都具備雙語雙向溝通與學習能力,也許這可成為下一個隱形的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