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Google與博通兩則重磅新聞 法規鬆榜及ASIC崛起 AI產業將有兩大新趨勢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5-09-08 10:0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上週,美股再創新高,其中兩則重磅消息,一是Google不用賣Chrome,二是博通財報大好,接到某家客戶100億美元訂單。兩家公司股價大漲,也透露接下來產業即將發生的重要方向,值得分析一下。

Google的新聞,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司法部2020年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Google透過和Apple、三星簽下獨家合約,使Google的搜尋引擎在手機和電腦等裝置上得以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藉此排擠競爭對手。

2024年,美國地方法官梅塔裁定司法部勝訴,認定Google確實存在非法壟斷行為。於是,今年4月出現「補救措施」階段,司法部主張Google應強迫分拆Chrome,並開放搜尋資料給其他公司。

Google同意終止其「獨家」搜尋引擎合約,但強烈反對司法部提出的其他補救措施,尤其是出售Chrome瀏覽器和其開源專案Chromium,以及分享其搜尋資料。

Google之所以強烈反彈,是因為美國近40%的Google搜尋量,都是透過Chrome產生的,Chrome也是該公司廣告業務的核心部分。

不過,上周的九月二日,梅塔裁定Google無須分拆其核心業務,包括廣受歡迎的Chrome瀏覽器和Andriod作業系統。至於補救措施部分,Google有允諾做改善,但也並未完全同意司法部所提出的條件,Google股價也因此以大漲回應。

Google這件大案子,最後公司獲得一個比預期好的結果,背後代表的是川普政府的理念。儘管一方面逼迫許多美國科技大廠要大幅加碼投資美國,但另一方面則對大公司進行鬆綁與放鬆監管,目的是要讓這些科技巨頭發揮更大影響力,以阻止中國AI勢力持續擴大的趨勢。

例如在今年7月23日,白宮發布《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劃》的方案,就是一個具體例證。

這項由川普總統推動的美國AI行動計劃中,涵蓋超過90項政策的全面性國家級策略,目標是讓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取得主導地位,其中包括要加速AI創新與應用,建設AI基礎設施,推動AI技術出口與全球標準,同時也強調鬆綁監管、強化美國AI主導地位,驅動AI供應鏈資本支出與需求全面成長。

因此,在「美國再度偉大」的最大目標下,顯然川普總統要讓美國科技巨頭擴大影響力,因此,在川普總統任內,過去許多反壟斷的規矩,顯然會擺在一旁,國家對AI監管的力道也會放緩,至於大公司獲得更大發展機會,並取得更多利益後,政府則以罰金來替代。

例如,輝達H20晶片可以賣到中國,就向政府繳交15 %的稅,未來谷歌想擴大影響力,不想把Chrome切割出去,很可能也是繳交一部分利潤回饋給政府。川普政府的新監管與新回饋機制,將呈現一個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

除了Google的反壟斷案過關,將是未來川普政府監管理念的重要示範外,博通最新的財報公布,對AI產業競爭與發展造成的影響,我認為是更為巨大的。

博通上週五因為財報亮眼,股價大漲9.4%,結果輝達、超微股價則大幅下跌,分別大跌2.7%與6.58%,更有趣的是,台積電也大漲了3.49%。這個股價的變動,顯示出AI產業將出現微妙變化。

簡單來說,博通ASIC的崛起,GPU龍頭輝達及超微會受到衝擊,至於博通新增訂單,則都會下給台積電。不管IC設計龍頭與主流如何起落,訂單終歸都要下給台積電,對台積電都是利多。

博通公布優於預期的財報,主要是因為執行長陳福陽提及,人工智慧的客製化晶片 (AI ASIC)出現第四家客戶,訂單高達百億美元,市場盛傳是準備自行生產晶片的 OpenAI,利多消息因此帶動博通股價大漲。有分析師樂觀預期,博通的 AI 營收明年可能翻倍成長。

其實,今年初博通公布財報時,就已經預告ASIC今年成長會很迅速,當時博通財報一公布,隔天股價上漲24%。當時博通掀起的效應,就是ASIC將取代部分GPU市場。

為何會如此呢?因為,在AI發展大潮下,許多CS P(雲端供應商)大廠除了採購貴森森的輝達晶片外,如今都在強化自己本身的晶片設計,名為ASIC的產業,正成為AI大趨勢中的第二個大浪潮

有趣的是,博通在今年初提及有三大ASIC客戶,原本分別是Google、Meta及來自中國大陸的字節跳動。不過,在經歷三個季度的調整後,如今字節跳動已不在前三大客戶中,而是由另一家美國科技大廠亞馬遜取代。這個變動,也反映了美中科技對抗的最新動態。

至於第四家新加入的公司,市場推測是openAI。這些美國CSP及AI大廠,如今不只在雲端佈局,更擴展到布局終端, ASIC有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並且在推論市場的應用最大。

從雲端到終端,大廠的關注點改變,也是造成這波AI趨勢改變的重點。

此外,若以今年的股價漲勢來看,博通也明顯超越輝達。博通今年股價漲幅44.45%,贏過輝達的24.37%。

另外,年初DeepSeek帶來的衝擊,如今回頭來看,其實也是好事一件。因為美國大型AI公司,在去年以前,都是將重點放在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採購非常多GPU來訓練,當時大部分公司除了Meta的開源模型外,其他都是閉源系統。

但是,在以開源為主的中國AI系統崛起後, DeepSeek的強力挑戰,讓這些美國科技大廠開始把關注與投資,從訓練轉到推論,從雲端轉到終端,這是DeepSeek造成的衝擊,但也讓美國科技大廠儘快做調整。

前台灣Google董事長簡立峰說,其實DeepSeek造成的衝擊是正面的,而且幸好早一點發生,讓這些美國科技大廠趕快轉變及補救,如果DeepSeek晚了五年才出來,恐怕美國這些大廠就慘了。

此外,ASIC市場的加速成長,也與今年造成PCB產業大幅爆發有密切相關。

由於亞馬遜及Google大量採用ASIC的AI系統,其中亞馬遜設計的Inferentia晶片,以及Google的TPU晶片,兩家公司的ASIC AI系統,是專門針對AI推論任務而設計,成本較低且效能不輸輝達的GPU AI系統。

也因為亞馬遜及Google的下單,對於PCB的用量也大增,尤其是上游的CCL,今年從M7升級到M8,明年將再升級到M9,採用的比重及用量都大幅增加,形成PC B及上游材料的大缺貨。

CSP廠商大量投資ASIC AI系統,帶動CCL材料從M7、M8升級到M9,台光電、台燿、聯茂等公司都明顯受惠,也讓AI伺服器、交換器規格升級至800G、1.6T,包括智邦等公司也跟著受惠。

因此, ASIC產業的爆發,已成為AI第二波快速成長的領域,至於博通也成了這個行業的領頭羊,未來對AI產業的影響力不輸輝達。

博通的競爭優勢,在於過去數十年進行各種大大小小的併購案,將許多重要的IP(智財元件)都併購進來,從早年的安華高(Avago),是從HP切割出來的安捷倫,另外也有西門子及AT&T的半導體能量,之後與博通合併,又將博通最強大的網通IP納入,更早以前還宣布收購ASIC晶片設計大廠巨積(LSI),可以說是把所有優秀的IP元件及人才都集合在一起。

因此,博通是ASIC市場的龍頭,可以說是毫無疑問,因為他擁有的IP最豐富,今年以來,有很多IC設計業者都說要做ASIC,不過,沒有一家公司的IP可以跟博通相比拼。只有IP夠強大,而且產品佈局既廣且深,如此才能在ASIC市場擁有夠強的競爭力,這應該是ASIC產業中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其實,目前的美國七大科技巨頭,從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Meta、Tesla到輝達,除了輝達本來就是IC設計公司以外,每一家都在做自己的ASIC,他們的IP來源,除了透過收購,當然也要靠外部提供,因此,一些專業的IC設計與ASIC公司,例如美商Marvell,還有台灣的世芯、創意,還有龍頭廠聯發科,都有爭取ASIC市場的機會。

從Google與博通兩個大新聞,可以看出,接下來AI產業的重大趨勢,至於台灣,只要緊緊抓住這些美商大廠的動態,應該就可以在這個大趨勢中取得最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