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九個國家大灑幣投資半導體 三個半導體方向值得關注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3-08-14 13:2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根據《EE Times》(電子工程專輯)最新報導,有9個國家大撒幣扶植半導體產業,其中,中國大陸對國內晶片行業提供1430億美元的補貼,印鈔規模最大。其次是美國、歐盟、新加坡及日本,最近加入戰局的則有英國及印度。這個調查提供不少理解半導體競爭態勢的線索,至少有三大方向值得關注。

首先從補貼金額來看,中國一個國家砸下1430億美元,就遠超過其他八個國家總合還要多。目前美國、歐盟、新加坡及日本分別是補貼527億美元、470億美元、190億美元及65億美元,至於最近才加入戰局的英國及印度,則提供15億美元及9.22億美元,另外韓國、馬來西亞補貼規模則還不明確。(請見表一)

(全球九大經濟體撒幣補貼半導體產業 / 資料來源:《EE Times》電子工程專輯)

中國補貼金額高,必然出現的結果就是,大灑幣造成浮濫投資,因此失敗案例一定也很多。例如今年五月OPPO宣布解散旗下設計公司哲庫科技,另外上周星紀魅族也終止自研晶片研發,半年不到就結束了。

中國吉利汽車去年收購智慧手機魅族,希望能與汽車智慧化應用做銜接,既然已有手機開發團隊,當然也就試著進行晶片研發,但一試就發現難度遠比想像還要高。吉利核心事業在汽車,不是半導體,沒必要為非核心事業犧牲本業,在預期中國未來幾年景氣不佳的狀況下,還是識時務一點,儘快收手才是正確選擇。

其實,中國補貼金額超大,當然可能有飛上枝頭的成功企業,但浮濫補貼,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失敗案例一定很多,這是最簡單的數學。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近幾年展開「大煉芯」行動,光2020 年就有2.3萬家半導體企業成立,2021 年則有4.74萬家公司註冊。但是,開的多關的也多,2020 年收掉1397家,2021年 收掉3420家,2022年前八月就有 3470 家名稱或經營業務使用「芯片」的公司註銷。

過去幾年,美國升高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加上中國經濟走下坡,每年收掉的企業都有數千家,顯示中國半導體自主化之路困難重重。而且,更多公司都沒有像吉利汽車這種富爸爸,不會被搬上檯面討論,變成一杯黃土時也沒有人會去祭拜。

其次,美國掀起晶片戰爭打的算盤,就是要不斷卡住中國,逼死它,讓外資不再進去投資,讓中國從製造大國寶座跌下來,未來對半導體的需求也不會是世界最大。這樣一輪猛打狂攻之下,中國只剩半條命,就無法在科技、軍事及經濟等方面與美國競爭,G2強權自然瓦解。

美國打中國,讓很多國際大廠的設備及半導體產品無法賣到大陸市場,引起很多公司的不滿及反彈,但美國也告訴大家,中國現在很慘,未來會更慘,因此以後的生意也很有限。但是,美、歐、日、新、英、印等國都有新投資案,大家就把設備及產品賣到這些地方,用其他國家新增的市場商機,來補中國少掉的那一塊,這是美國號召大家加入制裁中國陣營的基調。

這樣打下去,美國陣營會贏得大部分戰場,在已明顯超前的先進製程、高效運算及AI半導體等,會再拉大差距。但這種戰爭當然也不會全贏,中國傾注全力去發展中低階市場,這個市場將出現腥風血雨的競爭,許多技術不夠高階,或是對手都是大陸公司的業者,就會首當其衝。

例如最近傳出台積電與世界先進可能調降八吋晶圓售價,便是這種競爭局勢下的產物。有台灣IC設計業者最近向台積電反映,大陸八吋晶圓已降價,加上大陸政府補貼力度加大,台商面臨陸商IC設計業的競爭加劇,因此希望台積電能夠帶頭降一點價,讓大家日子好過一點。

目前台積電尚未通知客戶有降價行動,不過,IC設計業者認為,八吋廠不是台積電主要獲利來源,降點價應該影響不大。從業者的反映,顯然可以看到大陸在高階產品發展之路被阻斷後,就是全力搶攻中低階市場,這意味著目前競爭對手以中國大陸為主的廠商,接下來日子不會太好過,至於高階製程或對手不是中國的廠商,應該還能維持好一點的局面。

最後一點,當全世界都要蓋晶圓廠,都想投資半導體時,一定會出現的現象就是,到處缺人、缺技術、缺解決方案。最近聽到太多企業都在談人才難找,不只國內缺人,要調動或外派到海外的人才更缺,到處都有人才爭奪的例子出現。

有一位離開台積電十多年、出去創業多年的朋友,最近又重新加入台積電,並到美國亞利桑那廠報到。他說,台積電過去在美國建廠比較沒經驗,有很多挑戰,但台灣企業能夠躍上國際市場,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而且總部又派大將王英郎來當執行長,這個機會他不想放棄,因此老同事來邀約,他一口就答應了。

而且,不只要派人去美國,還要去日本、德國,不只台積電去,還有眾多供應鏈及周邊產業跟著一起去,這對台灣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將是一個重大里程碑,代表台灣企業往國際走,而且做的是別人做不到的事,是創造更高階技術及更高附加價值的布局。雖然挑戰很多,但機會也很大,不能太小看這個力量。

現在很多人只看台積電去先進國家投資成本會拉高的一面,但不能忽視在這一波大投資後,台積電可能強者恆強,因為全世界重要市場台積電都去卡位,其他公司要追趕會更困難。我相信,在面對外界很多批評時,台積電經營團隊看到的是機會這一面,因為經營者沒有放棄市場的理由,只有正面迎接挑戰,至於成本拉高、管理困難等問題,則是關起門來自己要想辦法解決的事,但不能成為企業放棄或不追求成長的理由。

這種成本墊高不是只有台積電要面對,其他公司三星、英特爾也要面對,未來除了比誰的技術強,更重要的還有營運能力,台積電的獲利及體質都比其他公司更能承受壓力,若真的不行,就縮減美國投資,儘量降低影響與衝擊就是了。

台灣現在炙手可熱,人才、技術及解決方案都不缺,這些都是世界各國目前很缺乏的資源,而且不只台積電受重視,連帶許多高階IC設計產品、矽智財與設計服務公司,都可趁機進軍歐美日等市場。在美中對抗下,台灣以代工及外包生意為主,友岸外包會讓台灣企業獲得很多挹注,這也是我觀察未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大趨勢中,可以取得最有利及最優勢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