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電腦展落幕了,輝達黃仁勳旋風也暫告一個段落。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如今已是一個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台灣除了抓緊AI半導體、伺服器產業商機外, 還有一個類似像晶圓代工的AI Foundry軟體代工服務,將是台灣不能錯過的另一個大商機。
台灣電子業一向強在硬體產業,在輝達掀起AI大商機後, 台灣受惠最大的是半導體、AI伺服器等產業, 涵括領域從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記憶體、IP, 再到伺服器的製造、零組件、散熱、傳輸等, 對台灣電子硬體製造業帶來的商機相當明顯。
不過,最近聽了前科技部長、台大電機講座教授陳良基的演講, 他提到,AI 時代還有另一個AI Foundry軟體代工的服務商機。他認為, 台灣應該逐漸從半導體代工為主的型態,轉型到AI代工產業, 朝向AI服務業的模式發展, 並成為跨國知名品牌背後的AI供應鏈。
我覺得陳良基教授這個說法相當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對台灣來說, 硬體產業一直是台灣科技矽島的主軸與命脈,AI時代來臨, 台灣一定可以在原來的硬體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但是, AI帶來的商機不只在硬體而已,其中AI Foundry軟體代工服務, 就是一個具發展潛力且非常巨大的商機, 很可能為台灣創造出另一個軟體代工服務的兆元產業。
把AI的服務稱為AI Foundry軟體代工,為何是以Foundry(晶圓代工) 來比喻?簡單說,就是過去台積電花了三十多年, 才成功打敗英特爾這種半導體IDM(整合元件大廠),如今, AI產業也都是巨型IDM企業,例如微軟、谷哥及亞馬遜, 還有大陸也有不少企業如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 他們就像以前的英特爾及德儀,未來台灣可以做AI服務代工, 學習過去台灣半導體業把各分項產業做更細緻化的專業分工, 並且服務全世界更多中小型企業,如此便有機會與AI 的IDM大廠相抗衡。
更進一步來說,如今像ChatGPT這種AI生成式服務, 除了微軟這家大型企業全力投入外,谷哥、亞馬遜也都宣布參戰, 這些企業都屬於垂直整合且封閉的IDM型態,從雲端、 算力到各種應用全部一條龍自己做, 類似過去在IC設計與晶圓製造都自己做的超大型IDM。
可是,這種大型的AI公司, 恐怕無法滿足市場龐大且多樣性的需求。例如, 這些大型AI公司把大型語言模型(LLM)建立起來後, 不一定針對其他語系做投資, 也不可能針對不同特性的產業做完整及專業細緻的分工及開發, 滿足各種需要落地的差異化應用服務需求。 對於很多想要發展生成式AI應用的企業來說,這些AI IDM大廠不一定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例如近來就有很多企業都曾試過在ChatGPT上做演練 ,結果發現ChatGPT的回答是「正經八百地胡說八道」, 原因是ChatGPT懂太多事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什麼都知道,因此給的答案也是天南地北, 沒有精準地就客戶專業領域做訓練,才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結果。
此外,隱私及安全也是企業最在意的議題, 先前有三星等企業員工在ChatGPT上做試驗, 最後發現公司內部機密因此而洩露。 AI大型企業如何讓客戶資訊安全獲得更好的保護, 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若仔細拆解客戶對AI生成式應用服務的需求, 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是算力,二是專業,三是語言, 此三大條件都需要兼備,才能讓AI服務真正落地實現。
首先,要提供客戶足夠算力,這應該是最基本的需求。 目前AI伺服器需求量大增, 價格也是一般伺服器的數倍到十多倍以上,因此採購金額暴增, 也形成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現象。另外,算力也不只是硬體, 搭配伺服器的軟體也相當重要,可以讓功能大幅增強, 如今除了輝達是龍頭廠外,AI大廠微軟、 谷歌及亞馬遜也都強化投資自有軟體。
其次是專業知識領域,這其中還包括行業及用途,例如金融、製造、 醫療等各種產業需求不同,另外用在客服、行銷、檢測、 研發等不同應用也很多,都需要龐大的專業訓練過程。 對大型AI企業來說,只能挑大產業及大應用做, 無法兼顧太小或太利基的市場。
最後一個則是語言,也是很關鍵的問題。 語言在AI生成式服務中扮演很重要角色, 因此會有所謂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ing)的出現,而且,全世界除了英文、 中文外,還有數百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需求,應用要落地, 都需要做訓練,例如東南亞有越南文、印尼文、泰文等, 東歐有捷克文、波蘭文等,這些都是台灣AI Foundry服務的機會。
以目前AI大型IDM來說,目前領先的都是美國及中國大廠 ,他們都以聚焦發展英文及簡體中文為主,以美中G2全力發展AI 來看,台灣不太有機會取得英文及簡體中文的發展機會,但是, 在上述許多非英文、中文的各種語系中, 尤其是很多國家本身並沒有很強的IT人才基礎, 這將是台灣具備發展優勢的機會。
因此,若再把 AI Foundry軟體代工產業鏈再拆解一下, 去年由華碩投資的台智雲,就有點像晶圓代工的台積電。 台智雲的前身是台灣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計畫, 這是由前科技部長陳良基推動,華碩則於2018年參與投入上百位 AI 雲端工程人員,負責系統軟體的研發與整合,一路從 IaaS、PaaS 建到 SaaS。
台智雲的目標是建構台灣自己的雲,提供各行各業發展 AI 所需的高效算力與大數據平台,加速發展國內 AIoT 與 5G 生態圈,並以結合 AI 與高效運算(HPC)的 AIHPC 雲端服務模式。
因此,台智雲若要建構類似台積電在半導體的生態系, 本身在算力上就要再強化,2018年台灣杉二號成立時, 當時躋身全球超級電腦前 20 名,不過隨著世界各國加強投資,台智雲的速度與算力還要再增強。
其次,更重要的是, 台智雲如今是先聚焦耕耘繁體中文的大型語言模型, 但未來勢必要加強投資在其他語系, 因為這些是大型AI企業暫時照顧不到的市場。另外, 在前面提到不同的產業及功能應用上,也必需建立專業知識領域( domain knowledge)更多的訓練, 才能爭取到世界各地客戶的採用。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今(9 )日的華碩股東會上,特別提到華碩投資AI已十年以上, 台智雲近期發布強化繁體中文的摩爾摩沙大模型,是台灣第一個與 Open AI GPT-3.5 同級,大幅強化本土知識能力的大模型, 加上華碩與國內開發多台超級電腦,具備很強的運算實力。
施崇棠也特別強調,「台智雲的發展比較像安卓系統( Android),不像 OpenAI 封閉的模式,能讓更多人來發揮。」
總結來看,過去台灣在電腦、伺服器及半導體產業很成功, 關鍵都是把產業做更細緻的專業分工, 最後才能打贏許多國際大型對手。如今AI時代來臨, 基本上成功方程式應該也和過去很像,只是,這項挑戰在於,AI Foundry軟體代工對軟體人才及知識將有很大的需求, 但台灣以硬體產業為主,軟體人才較弱, 這是未來投入這個產業很大的挑戰。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早在2018年, 陳良基部長與華碩等國內產業界,就已看到AI產業的新機會, 而且也早期投資了目前亞洲第一家AI服務公司台智雲, 未來若能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跟進投資, 台灣有機會打開另一扇AI軟體代工的新機會。
AI時代來臨,不會只是晶片霸主輝達的商機,也不是微軟、 亞馬遜及谷歌這種超大型IDM的市場, 台灣如何抓緊開放體系的商機 ,再發揮台灣服務全世界產業的創業家精神, 創造出另一個專業分工,比擬晶圓代工的新生意模式, 將是台灣轉型升級的一個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