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上任後,定位了「5+2」的產業創新政策,5是指「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2則是指「新農業」及「循環經濟」。不過,在這幾個產業中,許多題目都已經被反覆討論及報導,唯獨循環經濟到底是在做什麼,許多人都沒有概念,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最近,我訪問了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由於國內各項重大循環經濟計畫,從水資源、農漁牧養殖業、建築石材到塑膠等產業,他幾乎都是無役不與,從他對各種案例的分享中,讓我更加理解循環經濟的意義,很值得與大家分享。
簡單來說,循環經濟不只是廢物利用的概念,如今已發展出更積極的意義,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大力量。
首先,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就是將廢棄或剩餘的原料,轉化為更高階且跨領域的材料,讓廢棄物也可以創造更高的商業模式與經濟價值,脫離過去只能在原產業做低階運用,例如只能做掩埋堆肥或資源回收的層次而已。
例如,位於屏東的食品廠,提供國內六至七成的檸檬汁原料,每天工廠都有大量榨完汁後的剩餘果皮,過去廠商需要花幾百萬元載走這些廢渣,但工研院和屏東縣政府合作導入技術研發,從這些檸檬果皮中分離出精油及果膠,並轉化做成檸檬益生菌及化妝品的原料,此外再加上生物技術的處理,剩餘果皮還可以做為牛的飼料,每公斤可以賣到30元。
因此,原本是需要花錢處理的垃圾,如今卻變成益生菌、化妝品原料及牛飼料,這已經橫跨到保健、美容及食品飼料等不同產業領域,並成為這些新領域中的第一級原料,超脫過去在原產業中做次級材料的應用。這種將廢剩原料轉化為高值化材料的作法,就是把循環經濟做到徹底並放大效益的最好例證。
類似檸檬果皮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美濃種植很多水蓮,這是大家常吃的蔬菜,搭配薑絲、香菇、米酒或麻油炒肉絲,相當好吃。但很多人不知道,種水蓮的農家不僅很辛苦,而且農民都只取比較嫩的部分,有大約一半到三分之二要丟掉,這些廢棄物只能掩埋做堆肥,相當可惜。
於是,經過研發及技術處理後,這些水蓮廢棄品先處理成粉末或乾段形式,並開發出各種創新產品,例如有食品類的水蓮礦泉水、水蓮冰淇淋、水蓮毛豆醬,至於美妝產品則包括水蓮面膜、水蓮純露、水蓮乳液、手工皂、水蓮酵素等,將利用價值極大化。
其中,很受歡迎的水蓮冰淇淋,口感有如抹茶冰淇淋,其中關鍵的水蓮粉就是具備高潛力價值的原料,可以取代廠商常用的綠茶粉原料。以目前綠茶粉市價1公克約1.5至2元計算,水蓮1公斤可以做成40克水蓮粉,按照綠茶粉價格算起來價值約80元,價值不輸新鮮水蓮,也讓原本的廢棄物搖身變為高價值原料,避免污染也創造更高經濟利益。
另外,水蓮美妝品是以萃取水蓮中的水楊酸等機能性成分所做成,像水蓮純露研發成功後,連水蓮農自己都很愛使用,每次從大太陽底下回家後,噴上水蓮純露有退熱消炎的作用,是夏天做為保養修復皮膚的聖品。
不論是檸檬果皮或水蓮廢棄物,讓農業可以發揚光大,並且發展為農業種植(一級)X加工製造(二級)X物流販售(三級)的「六級化群聚產業」。而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從藜麥、豆腐、茶葉、樹豆、納豆、稻殼、咖啡到牡蠣殼等,都可以進行各種回收及循環加值再利用。
其中,台灣西部沿岸大量養殖的牡蠣,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牡蠣殼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可以取代過去必需透過挖礦取得大理石、再磨成粉末後才能取得的碳酸鈣原料,如今蚵農每天都產生大量廢棄的牡蠣殼,只要將其中碳酸鈣提鍊出來,就可以做成肥料、飼料、食品甚至藥物,例如給雞鴨鵝的飼料,或做為小蘇打粉的食品添加劑、補鈣添加物的保健食品,甚至還有醫療用等級的產品。
因此,這些原本遭棄置且毫無價值的廢牡蠣殼,做成飼料後,1公斤價值約台幣20元,做成食品添加物價值就可跳升5倍至100元左右,若做成藥品更翻轉到500元以上,產值與商機都呈現倍數成長。
此外,像台灣也產很多竹子,竹子可做為建築材料,另外花東的石材產業,還有遍及各縣市的廠房工業用水等,都有相當多化腐朽為神奇的案例,對於在地的農業、食品加工、美容醫療等產業來說,已建構出一個以農工技術為基礎、並且創造出更大創新價值的循環經濟模式。
最近,有朋友開玩笑說,現在「台灣人」還不能出國,但「台灣豬」可以出口了。這其實不是玩笑話,因為各國疫情嚴重,台灣人只能困在國內無法出國,但台灣豬現在確實可以外銷了,因為經過二十四年努力,台灣終於脫離口蹄疫區,台灣好吃的豬肉可以外銷,確實是台灣農業的大好消息。
過去農業很少獲得社會大眾的重視,大家都把心思焦點放在主流的電子、生技等領域,不過,循環經濟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許多農民可以享受台灣科技進步的成果,同時也有機會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入,當然是值得推廣倡議的新領域,也期待國內產官學研各界花更多心思創造出更好的成果。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