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動車的未來銷路,我們是不是太樂觀了?
大壯旅 / 何渝婷編譯
2019-12-03 13:55

(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一位著名的鄉村歌手曾在一首歌中唱道:「當你穿戴整齊卻發現自己沒有目的地時,時間也會跟著慢下來。」

 

如果德國巨頭們聽過這首歌,恐怕也會越聽越神經質吧!畢竟它們砸下數百億美元開發的高科技電動車,不但還沒超越特斯拉,在不久的將來,還可能會面臨無人問津的命運。

 

歐洲傳統巨頭中,對電動車最上心的莫過於Volkswagen了。據了解,它們計劃2025年將純電動車(BEV)的銷量,提升至其全球總銷量的四分之一,2030年則進一步攀升至4成。賓士與BMW雖然沒Volkswagen如此來勢洶洶,但也有自己對於純電動車的規劃。可惜按照專家們的預測,它們可能高估了電動車真正的市場表現,市場上沒那麼多蛋糕給它們分。

 

IHS Markit認為,到2025年純電動車的市佔率,能達到10.2%就不錯了,2030年則為14.8%。LMC Automotive則預測稱,2025年純電動車的市佔率僅能攀升至9%,2030年則可加速衝至17%。Ultima Media則對應兩個時間點,給出了7.5%和15%的市佔率,而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則更悲觀,它們覺得2028年純電動車才能有7.3%的市佔率,而且這還僅限於歐洲市場。

 

顯然,市場研究機構們可不像製造商們那樣樂觀。不過,這樣的情況下,各家廠商依然選擇前撲後繼,包括法國的PSA集團、雷諾以及福特歐洲分部,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純電動車規劃。

 

(未來小型燃油車將越來越貴)

 

對各家巨頭來說,僅僅因為政府環保法規的逼迫,就在「養肥」市場前就貿然殺入,可能會把自己堵在死胡同裡。畢竟有大量低收入的歐洲人,需要依靠廉價的入門級燃油車出門,他們可不會自掏腰包買昂貴的電動車當冤大頭。一旦銷量慘淡,如此多的電動車型,就要面臨打折甩賣的命運,到時各家廠商恐怕都得交不菲的「學費」。而且別忘了,大家開發電動車的一大原因,就是為了符合環保法規,如果電動車銷量上不去,那些真正賺錢的大排量車型也無法上市銷售。

 

這些廠商背後「抽著鞭子」的其實是歐盟,它們要求轎車與SUV分別在2020和2021年,將油耗降至57.4英里/加侖(約合百公里4.1升)。到2030年,歐盟對燃油經濟性的要求,更是會進一步提升至 92英里/加侖(約合百公里2.56升)。這樣的油耗也就意味著,市售大多數車輛,都要在2030年完成純電動化。

 

投資研究機構Evercore ISI認為,歐洲汽車產業如果無法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政策,其利潤風險恐怕會因為各種罰款暴增至330億歐元(約合370億美元),其中約有一半都會花在合規上。

 

今年早些時候Volkswagen表示,到2030年,類似Up和Polo這樣的小型車生產起來就太貴了。Up到時候至少漲價3500歐元,直接賣到1.45萬歐元,而本就稍貴的Polo則會漲價4000歐元。更可怕的是,這一論斷適用於所有小車。

 

(歐洲其他廠商電動化腳步也不慢)

 

這樣做是對環境有利了,但可能會給歐盟帶來更為可怕的政治危機。因為大家會意識到,自己只能坐公車上班了,而以拯救地球為名,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恐怕會遭到大多數人的唾罵。

 

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Max Warburton認為,市場上確實可能有了一定跡象,但電動車將一統江湖的判斷,他還是不太相信。

 

「製造商們背負的監管壓力實在太大了,它們不得不在歐洲推銷更多電動車。隨著後續排放規定的不斷收緊,它們面臨的挑戰會更加巨大。不過,問題在於電動車並非大部分用戶的首選,因為它不但價格高,基礎設施也不健全。難道最終用戶必須割肉放棄自己的燃油車嗎?這樣的觀點是不是太悲觀了?」Warburton說道。

 

政策的力量總是那麼強大,如果歐盟禁止柴油車進市中心,用戶不就必須轉向電動車了嗎?而明年魚貫而入的新電動車型,會為用戶提供更多誘人的選擇。當然,充電設施的缺乏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此外,電動車轉賣時可憐的殘值也讓許多人頭疼,更別說換電池時昂貴的價格了。

 

(BMW i4 電動概念車)

 

「2019年,類似雷諾Zoe,Nissan Leaf和BMWi3等車型的二手殘值都有一定上升,但別高興的太早,它們只是從一文不值變成了能賣一點錢,實際殘值依然非常難看。不過,這也算是個好徵兆,至少它證明現在有更多人開始購入電動車了。」Warburton說道。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CAR)的教授Ferdinand Dudenhoeffer則認為,Volkswagen肯定能實現自己的目標。「ID.3看起來非常棒,2.4萬歐元的定價與高爾夫相仿,未來這一平台上還會誕生更多車型。」Dudenhoeffer說道。

 

Volkswagen宣稱,到2022年它們將在ID.3的基礎上,推出27款電動車型,這些產品有掛Volkswagen標的,也有歸屬於SEAT、Škoda以及Audi的車型。

 

「類似IHS Market的預言都有問題。它們過去就錯了,現在更是低估了電動車市場。未來5到10年內,Volkswagen很有機會成為車界真正的領軍廠商,而電動車對它們至關重要。」Dudenhoeffer解釋道。

 

(洛杉磯車展上的Volkswagen電動概念車)

 

Dudenhoeffer還感覺,電池價格會降的足夠低,小型電動車到時候也能盈利。

 

德國汽車管理中心主管Stefan Bratzel教授,並沒有十足的信心,雖然他同樣認為這些市場研究機構給的預測太過保守,特別是2030年時的發展情況。

 

「到2025年Volkswagen能拿下25%的市場嗎?做到這個成績恐怕不容易,但15~20%的可能性還挺大的。至於充電網路,2030年成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Bratzel 說道。

 

Bratzel指出,德國綠黨一直在推動增加碳排放稅,因此汽油稅可能會增加,而針對柴油的補貼明年恐怕會縮水,這也從側面推動了電動車入市爭奪蛋糕的腳步。

 

「雖然砸下數百億美元,電動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恐怕依然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因此傳統內燃機引擎在未來十年內還是會繼續精進,以滿足不斷收緊的排放法規。這也意味著,製造商們罰款還是得交,利潤下滑的情況下,能否繼續保持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投資,就得打個問號了。」Ultima Media分析師Daniel Harrison解釋道。

 

Ultima Media認為,2030年時,全球40%的轎車與SUV依然會採用內燃機,而這會讓許多立法者相當生氣。

 

Bernstein Research的Warburton依然堅信未來某個時候,用戶對電動車的需求會突然點燃,拯救那些脆弱的製造商。

 

「近些年來,大家對電動車的興趣確實在增加,從谷歌搜索數據和大家日常閒聊中就能看出。雖然電動車需求不確定性依然很大,但市場上好跡象依然不斷顯現。如果有足夠的用戶願意購買電動車(得掏高價),那麼整個產業的利潤就不會被擠壓成一張薄紙了。」Warburton 說道。

 

本文為雷鋒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對於電動車的未來銷路,我們是不是太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