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之後,蘋果開始悄悄地構思智慧眼鏡
元宇宙日爆 / 何渝婷編譯
2024-03-04 16:20

(取自蘋果官網)

剛剛發售的Vision Pro風頭正勁,蘋果又被爆出正在開發另一款智慧型眼鏡。

與Vision Pro頭戴式顯示裝置不同,新款眼鏡主打「輕」,支持一整天無負擔穿戴。

爆料的《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在報導中指出,蘋果加州庫比蒂諾實驗室的工程師們最近討論開發的智慧眼鏡,外形類似Meta與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可以提供音訊,且能夠利用AI和鏡頭來辨識鏡外世界的事物。

古爾曼認為,可穿戴設備能幫助蘋果獲得新客戶,促進成長。繼Vision Pro之後,AR+AI似乎給了蘋果打造可穿戴設備的新思路。

潛在的蘋果智慧眼鏡傾向AR技術

Vision Pro剛剛發售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口碑。

接近4K的畫質、超強的交互能力、最優秀的MR(混合實境)體驗,都是剛剛拿到貨的玩家們給出的優點評價,但他們也發現,Vision Pro又大又重,不適合在長時間使用,集中在臉部的重量讓脖子的壓力很大。

頭戴式顯示裝置過重、重心靠前成了它的一大弊病,而一個新消息也在Vision Pro的用戶體驗期出現:「蘋果正在考慮研發輕量級的智慧眼鏡。」

與Vision Pro不同的是,爆料中的智慧眼鏡主打「輕」,外觀像普通眼鏡一樣。在功能上,可能類似Meta的雷朋智慧眼鏡和亞馬遜的Echo Frames。

而蘋果的這款眼鏡將提供音訊播放,用戶無需佩戴AirPods,並可利用AI和鏡頭辨識周圍環境中的物體。

從《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的報導中看,蘋果醞釀的這款智慧眼鏡更接近增強實境(AR)的路線。

截至目前,這款智慧眼鏡正處於蘋果硬體工程部門的「技術調查」 探索階段,《彭博社》報導分析,蘋果公司去年整體銷售額下降,就連蘋果曾經火紅的可穿戴設備業務也陷入停滯。

因此,蘋果不得不有所作為。

報導指出,在雷朋智慧眼鏡的初始版本失敗之後,最新版本設備的銷售情況均好於公司的預期,消費者似乎越來越習慣使用智慧眼鏡拍攝影片、播放音樂和向聊天機器人發出語音指令。

Meta已經在智慧眼鏡硬體中探索AI功能,而蘋果可能會積極入場。

一個印證是,2023年以來,蘋果已經發表了多項有關智慧眼鏡的國際專利。例如,一項名為「眼鏡系統」的國際專利描述了一種系統,該系統將確保「未來的智慧眼鏡正確佩戴在您的鼻子上並牢固固定到位,以便將眼動追蹤系統和內容正確地呈現給用戶」。

而庫克就曾在接受GQ採訪時也提到:「你可以用數位世界的東西覆蓋物理世界,這種技術可以極大地增強人們的交流和連結,它可以讓人們實現他們以前無法實現的事情。」

這次採訪也透露出庫克本人對AR的一些看法,庫克並不想讓人們脫離現實世界,他和蘋果更願意通過增強實境來增強人們學習、互動和創造的方式。

混合實境的Vision Pro,正踐行了庫克關於數位虛擬與物理現實的理念,但Vision Pro肯定不會是唯一或最後一款這樣理念的產品,正如iPhone之後還有iPad一樣,蘋果仍然會打造新的硬體連結虛擬與現實,並能在現實世界中做更多事情。

仔細想想,自手提電話「大哥大」自1973年誕生,人們隨身攜帶手機這樣一個手掌大小的機器已有50年,人類與外界交流的方式再次改變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眼鏡這樣的可穿戴設備正是一場新方式、新形態的變革。

AR+AI撐起智慧眼鏡新賽道

當AR眼鏡行在發展之路上時,人工智慧恰好以大模型的階段性成果在2023年席捲全球,可穿戴設備+AI成了一個水到渠成的故事。

各大科技巨頭似乎都瞄準了AI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慧眼鏡。

Meta已經將AI功能融入至Ray-Ban智慧眼鏡,該智慧眼鏡除了具備即時語言翻譯功能外,AI的體現在於能描述用戶眼中世界的AI語音助理,一個用例是它能幫助用戶選擇服飾搭配,告訴用戶哪件襯衫適合哪件褲子。

Meta為 Ray-Ban添加了AI語音助理

亞馬遜的Alexa團隊也曾研發過一款名為Echo Frames的智慧音訊眼鏡,但該設備不支持螢幕顯示器或鏡頭,它通過每個鏡桿內置的四個定向揚聲器提供回饋。

通過它,用戶可以通過對話控制智慧家居、接收通知、撥打電話或聽音樂,Echo Frames還可以根據周圍環境調節內容的音量和回饋。

在中國,華為也進入了智慧眼鏡這一賽道,作為一款智慧眼鏡產品,華為智慧眼鏡在形態上盡可能保證了傳統眼鏡該有的樣子;與此同時,華為將「智慧助力」完全隱藏在眼鏡中,它支持全天候智慧播報,比如每日重要日程、新聞、天氣等重要資訊的主動播報,比如當你乘坐飛機、火車時,它會第一時間播報航班、火車資訊等等。

整體看上去,一副智慧眼鏡不過是添加了耳機功能,在人們的構想裡,智慧眼鏡的作用應該是更進一步拉近人與數位世界的距離,而不僅僅充當一個語音智慧,最好能利用視覺能力增強現實應用。

目前的智慧眼鏡在連接現實與虛擬的能力上還十分有限,要嘛是提供了第二大螢幕,要嘛是增強了音訊和語音交互,眼鏡的螢幕顯示和AI的能力並沒有充分交融、發揮最佳組合的效果。

細細分析智慧眼鏡的技術元件不難發現,由於AR類眼鏡會控制體積和佩戴舒適度,它們留給處理器、鏡頭、電池等元件的空間少得可憐。

此外,AI大模型還需要有專門適配智慧硬體的分支。

當然,如果加上AI能力,眼鏡們還得加上一個合適的晶片,以便大模型能處理聲音、圖片、影片等多模態的數位資訊。

不過,這個可穿戴設備的大模型已經出現了,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最近正在將「GPT-4 with Vision」的物體辨識軟體嵌入到社交公司Snap的產品中,這或許將為Snap的智慧型眼鏡Spectacles提供新功能。

我們不妨期待一下下一代行動通訊設備的變革,它可能不再是需要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聽的手機模樣,而能融合視聽覺能力、眼動追蹤技術的眼鏡,的確是能想到的最優方式了。

本文為AI新智界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萬億市場!Vision Pro之後,蘋果悄咪咪構思智能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