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百億元癌症新藥基金成47萬癌友救命良藥 政策出現轉彎? 市場擔憂新藥預算排擠將成事實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3-10-27 10:00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近年來生技醫療科技發展迅速,尤其癌症治療新藥不斷推陳出新,已讓許多癌友面臨空有許多有效可以救命的新藥,卻無法獲得健保給付的困境。過去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曾承諾,將設置百億規模的癌症新藥基金(CDF),且採健保總額之外的公務預算編列,成為國內病友團體及新藥開發業者眾所期盼的新政策。

不過,上周四(19日)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立院詢答時首度證實,癌症新藥基金雖會在明年上路,並且將有60億元預算進來,但係採用健保總額預算編列。此項政策轉彎,也引起市場憂慮可能排擠原有癌症用藥的疑慮。

先談百億元癌症新藥基金原先規畫的原因。國內實施28年的全民健保,雖然民眾滿意度很高,但長期投資不足,2021年台灣醫療支出僅佔GDP的6.6%,對比南韓的8.4%、日本的11.2%均大幅落後,與OECD國家平均10%也有很大差距。

由於醫療投資不足與健保總額預算成長牛步,因此,全民健保無法保障病患健康的危機早已浮現,統計多項國際醫療品質指標,台灣都已明顯落後,與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對比,台灣各項指數也都敬陪末座。近年來台灣科技進步且經濟發展,但在醫療與健康的投入上,明顯已趕不上國家社會發展的腳步。

因此,社會上對於醫療支出必需增加有各種倡議,對於在健保總額預算之外增加更多經費及預算,也成為社會上的共識。

成立至今21年,由從事癌症照護醫療人員、病友、家屬發起成立的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多年來也一直推動台灣應在健保總額經費外,另外再由政府編列預算成立百億元癌症藥品基金。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說,百億元癌症藥品基金的倡議,是參考過去英國曾經實施的作法,納入還在臨床三期、但已證實有療效的國內外癌症新藥,提供晚期癌友及時且實際可取得的治療,也補足健保目前無法顧及的不足之處。

根據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的統計,對於癌症病友來說,全民健保在癌症治療上,已出現明顯落後的現象。以日本為例,日本將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平均只要60天,但台灣通常要耗時500天以上。

國內癌症只有三分之一的適應症可被納入,其餘三分之二的適應症都得自費,因此許多病友在罹患癌症後會有愈來愈多的自費支出。

因此,洪子仁認為,如果台灣能夠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就有機會加速新藥來台速度,目前台灣每年新藥預算僅30億左右,遠遠不足,推估起碼要3倍、90億元以上才足夠。

八月底,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政府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成立專屬辦公室,加速醫療科技評估審查,同時與食藥署一同辦理新藥平行審查機制,期盼讓新藥審查至納入給付,時程可從現在的2年多,縮短至1年左右。此外也將籌設規模達100億元至120億元「癌症新藥基金」,造福更多病患。

石崇良當時對於癌症新藥的政策宣誓,引起許多病友團體及癌症照護者的重視,尤其是國內多個癌症病友團體,都相當期待政府盡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由基金支應國內外的各種癌症新藥支出,讓晚期病友能夠獲得已進入臨床三期、被證實有療效的藥物治療,得以延續最後的餘命。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潘怡伶說,癌症病患的年齡層不斷下降,她自己在30歲左右也罹患乳癌,充分體會國內健保支出不足的嚴重性,這也是她與一群年輕病友要成立協會的原因。「全民健保因為預算不足,病友無法獲得健保給付,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甚至得到重病就拖累一家人。」

潘怡伶說,台灣2022年因戰爭或軍事衝突死亡人數是0,因為核電廠爆炸死亡人數是0,但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是51,927人。不用等到台海戰爭、不用等到核污染,每年就已經有5萬多人死於癌症。「癌症是比國防、能源、經濟更嚴重的國安問題,卻因為資源投入的不足,不僅讓癌症病友在破產跟放棄治療之間痛苦掙扎,更是在侵蝕著台灣的未來。」

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的統計,國內20至64歲的勞動力族群,是國家最重要的中流砥柱,但每年就有約47萬餘人正在進行癌症治療。若因病停工,平均停工3個月將損失2045億元,停工6個月更達4091億元,一年停工甚至可高達8181億元勞動損失。

潘怡伶說,政府應積極投入資源,給予青壯年族群更完善的醫療,並幫助青壯年病友回歸家庭、職場、社會,以搶救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以國內連續19年為癌症死因之首的肺癌,有高達62.9%的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早期個案則占33.4%,但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94.3%,第四期驟則減至12.6%。這些數字,都顯示晚期癌友對於採用新藥的需求更為殷切。

因此,王正旭強調,對於百億元癌症新藥基金,大家倡議的目標,就是為了提供晚期癌友更好的醫藥照護。

而且,大家強調是要在健保總額經費外,另外再由政府編列預算,因為健保總額預算已經不足,若用到原有的健保總額,會排擠到原先已獲得藥證及健保核可的新藥預算,這是病友團體、家屬及癌症醫療照護人員共同的心聲。

不只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如此主張,包括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擔心,在健保總額預算編列不足,而且各界仍無共識、具不確定性下,百億元新藥基金預算應該獨立於健保總額之外,才能確保未來可以獨立決策及運作。

事實上,由於癌症新藥的開發日新月異,世界各國都已加緊投入,許多更具療效的新藥也不斷推出,常常出現國際上已有許多有效可以救命的新藥,但台灣卻因為經費不足,而且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又要耗時500天以上,讓許多癌友面臨有藥卻無法使用,只能忍受不斷等待的痛苦,連最後救命的希望都落空。

此外,百億元的癌症新藥基金,未來不只納入國外已達臨床三期的新藥,對於台灣努力投入新藥研發的廠商,尤其是已進入臨床三期的新藥開發業者也是一項福音,未來都有納入給付範圍的機會。

不過,全民健保實施28年來,如今已透露出不少危機,百億元癌症新藥基金,只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長期來看,台灣不能只有全民健保,商保補位健保的議題也需要重視。

王正旭認為,目前國內的商業保險存在結構性問題,例如保險破碎化、保費疊加且無法跟上趨勢,因此形成商保、健保、病人三輸的局面。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目前健保迫於經費不足,已有許多重要的藥無法給付,但商保規範嚴格,需要住院才能獲得給付,對病友造成很大困擾。

因此,台灣須儘速推動政策型「健保補位險」,才能有效以商保補位健保。健保補位險不是單純商業保險,必須同時結合商業保險與政策保險制度,讓國人可以有效自費轉嫁未來高額醫療不足的風險,這也是解決健保危機另一個可以認真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