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手環能悄悄堵住智慧音箱的耳朵,保護你的隱私
雷健恆 / 何渝婷編譯
2020-02-24 10:20

2018年5月,下班在家的Danielle突然接到了來自朋友的一通電話。朋友在電話中告訴 Danielle,說他們家正在遭到Echo的竊聽。

正當Danielle半信半疑之際,朋友把一段錄音發給了她,而錄音中紀錄的對話,正是朋友來電之前,她和丈夫討論房子裝修該用哪種木地板好。

感到震驚的Danielle,立刻把家中所有的Echo智慧音箱的電源拔掉,並把這件事反映了給亞馬遜。

隨後,亞馬遜給出的回覆是Echo在運行時,設備將一段對話的內容誤解為指令,以為用戶希望將此前的語音內容,發送給通訊錄中的某個人,隨即執行了這一指令。

由於亞馬遜的Echo,屬於智慧音箱市場熱門產品,在當年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人們不禁懷疑,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智慧家居設備,真的安全嗎?

有同樣擔憂的,還有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電機教授Ben Zhao,在搬入新房子之前,他為自己製造了一個特殊的手環,以防止家裡的智慧音箱對他進行監聽。

該手環相比起普通的手環會相對更大一些,因為它裡面配置了24個揚聲器。當用戶需要進行私密性交談的時候,就可以打開這個手環的開關,然後手環就會發出一些高頻聲音。

這些高頻聲音人類是聽不到的,但是智慧音箱就能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把用戶的談話完全覆蓋掉。

在接受採訪時,Ben Zhao對這個手環的功能進行了展示,他打開手環,模擬平時聊天時候要的場景,並且用Echo進行錄音。結果錄出來的音頻片段,只有類似於靜電噪音,絲毫錄不到用戶談話的內容。

Ben Zhao表示,之所以要把這個設備做成一個可以攜帶的手環,是因為它認為目前智慧音箱相當普及,無論是公眾場所、辦公環境、還是私人家庭都相當普及,但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很好地網路防護意識,為網路設置的防護措施十分脆弱。

所以將它做成可以隨身攜帶的形態,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防止隱私洩露。

對於量產和商業化的問題,Ben Zhao表示這種產品的成本並不高,成本價大概只在20美元左右,目前已經有不少投資人聯繫到他,希望進行合作。

隨著智慧音箱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會被監聽。據National Public Media的統計,直到2019年末,24%的美國人擁有一台或以上的智慧音箱設備,54%的美國人曾經給使用過智慧音箱或智慧型手機上的語音指令。

智慧音箱以及語音智慧助理,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為了安全,幾乎所有智慧音箱都需要特定的指令,例如Hey Alexa、Ok Google、你好小愛同學等,喚醒之後才能開始工作。但由於技術仍未成熟,很多智慧音箱都會存在意外喚醒的情況。

為了提高改進語音辨識功能,不少廠商都會收集用戶的錄音。此前,VRT NWS就曾經指出,Google Home幾乎會將用戶的每一段語音紀錄下來,並交由外包商進行整理,以提高Google Home的語音功能。

在眾多錄音當中,就包括很多極具隱私的錄音,甚至會有一些記錄下了犯罪現場的證據。

他們相信,這些錄音都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錯誤地啟動了智慧音箱而紀錄下來的。

去年7月,就有一連串的報導指出,蘋果的一名承包商稱,為了提升Siri的語音辨識能力,蘋果會僱傭外部承包商審聽錄音,當中有很多Siri在意外被啟動時收錄的私密對話,例如醫療資訊、毒品交易和其它資訊。

芝加哥大學兩位電機系的研究人員,最近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某主流品牌的智慧音箱擋在了電視機前面,並且連續播放12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結果,智慧音箱在沒有任何人在場的情況下,被電視發出的聲音啟動了數十次。

谷歌硬體主管Rick Osterloh,最近在接受BBC採訪時就透露,當有客人來到他們家時,他會主動地向客人提醒,家中有智慧音箱設備。他也呼籲所有家中有智慧音箱的用戶也學他這樣做。

顯然,智慧音箱依然是一個尚未成熟的品類。

這不僅體現在辨識準確率、功能實用性等用戶體驗層面上,更存在於技術發展與隱私的難以平衡上。

目前,智慧音箱還處於野蠻生長的觸及階段。芝加哥大學電腦科學教授Woodrow Hartzog認為,依靠廠商對產品安全升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通過法律政策以及,更強硬的產業守則來保護用戶對數據的掌控權,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本文為愛范兒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這個手環在無聲無息之中,堵住智能音箱的耳朵,保護你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