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顯示:自動駕駛車輛還不能避免大部分碰撞
李亦萌 / 何渝婷編譯
2020-06-09 17:40

(示意圖/取自pixabay)

長期以來,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一直被擁護者,盛讚為預防甚至完全避免汽車碰撞的一種手段。

然而,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一份最新研究指出,自動駕駛在避免碰撞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程式。

IIHS在其研究過程中,對超過5000份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收集,並由美國全國機動車碰撞原因調查(National Motor Vehicle Crash Causation Survey)收錄的汽車碰撞事故報告,進行了查閱,此類報告均得到過美國警方通報。

基於上述調查,IIHS團隊最終列舉了導致汽車發生碰撞的五大主因,其中包括感覺和感知失誤(未認識到潛在的危險)、預判失誤(例如,駕駛對另一輛汽車的車速有所誤判)、規劃和決策失誤(例如車速過快影響判斷)、執行失誤(常見的車輛操作錯誤)以及喪失駕駛能力(其中包括因服用藥物或酒精而造成的失能)。

上述研究稱,自動駕駛車輛在目前的程式設計水平下,只能避免由上述兩類原因引起的汽車碰撞事故,即感覺感知失誤和喪失駕駛能力。

「僅由感知和感知失誤引發的碰撞事故佔總數的24%,而失能則佔10%。」IIHS在報告中稱,「如果道路上的所有車輛,都擁有自動駕駛能力,那麼此類碰撞就可以被避免。不過這要求感測器能夠在完美的狀態下工作,且系統永遠不能發生故障。」

IIHS甚至給出了一個更為悲觀的判斷。該機構表示,除非專門針對預判失誤、規劃和決策失誤和執行失誤等問題,為自動駕駛車輛進行程式編輯,否則其餘三分之二的碰撞事故仍然可能發生。

該機構建議,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專門程式編輯,將安全性的優先級置於車速控制和便利性之上。這一做法的目的,是避免車輛在面對風險時,做出與人類駕駛相同的決定。

正如該機構指出的那樣,此類程式編輯的邏輯,可能在安全優先級問題上,令駕駛者的偏好與自動駕駛系統的決策產生背離,但這對自動駕駛兌現其安全承諾至關重要。

儘管IIHS為自動駕駛技術列出了一系列問題,但在該技術領域走在產業前列的汽車製造商,仍不斷致力於從根本上消除自動駕駛技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今年1月,通用汽車發表了首款具備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Cruise Origin」。事實上,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已將自動駕駛技術,列為其「零碰撞、零排放、零擁堵」戰略願景中的重要一環。

Cruise Origin的開發週期已超過三年,是一款從零開始設計的純電動全自動駕駛車型。Cruise Origin最多能夠搭載4名乘客。通用汽車表示,Cruise Origin到量產時所搭載的核心軟體,將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勝過任何一名普通人類駕駛。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研究報告顯示:自動駕駛車輛還不能避免大部分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