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XT》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毛立慧:期望政府對AI法規應用抱持支持態度,台灣AI新創莫忘專利是科技戰重要一環
ernest
2020-08-13 15:30

「AI應用相當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勢必衝擊到該產業的法律,期待政府、執法單位抱持鼓勵、支持態度,對整體產業發展會是正向的。」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毛立慧,在第五屆《WHATs NEXT!5G超元年》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表示。

過去長期負責投資、併購相關法律議題的毛立慧,服務對象包含傳統產業、高科技、新創以及跨國企業,近年多協助VC、PE投資新創,也協助新創募資。毛立慧解釋,近年開始專注AI原因,主要來自一篇文章的標題,描述「2020年最可能被AI被淘汰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律師」。

律師產業是否真的會被AI取代,甚至造成「律師失業潮」?

面對新科技衝擊,毛立慧接著說,國外在發展AI+法律的「法律科技」(LegalTech)腳步非常快速,相較之下,台灣對LegalTech的佈局才剛起步。「國內發展速度慢,有很可能來自語言的問題,同樣是中文,台灣跟中國律師撰寫的內容,落差就非常大,所以AI判讀相對困難,而台灣市場較小,也是原因之一。」毛立慧解釋。

不過國際LegalTech蓬勃發展的趨勢之下,其實也間接影響台灣整個法律產業。毛立慧觀察,LegalTech對台灣的法律工作者整體的質與量皆造成影響。毛立慧舉例,過去律師在併購案件需要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工作,這項任務主要是協助企業,在併購之前,針對標的公司的合約及各方面進行法律調查。

「自從LegalTech應用到盡職調查,以前靠資淺的年輕律師用人工方式,針對上千份文件、合約做審核整理,但現在AI的產出速度縮短到2~3天,甚至連報告都自動寫好」毛立慧描述。LegalTech將對年輕律師的養成,甚至後進者是否願意投入產業,以及消費者如何選擇適合的律師,許多面向將受到LegalTech造成產業型態的轉變。

至於AI新創公司最該關注那些法律議題?毛立慧分享,她觀察AI新創尤其是生醫產業,最常面臨個人資料保護議題。由於AI模型的機器學習需要大量資料,故資料的來源及使用方式將成為重要的議題之一。例如,資料哪裡來?資料給人有權授予嗎?哪些資料可以使用?

毛立慧點出目前業界的最大通病,「許多公司以為使用病歷、個人資料,只要把名字和身分證字號去除,就是去識別化了,這樣做現在沒人有意見,不代表未來沒有問題!」換言之,毛立慧期望隨著AI技術演進過程,針對個人資料使用蒐集及其他各面向,政府能站在服務的角度,幫企業解決問題。

 

最後,毛立慧也提供台灣AI新創相當重要的建議,也就是專利的佈局。她指出,台灣AI專利申請數,過去五年的總數不及中國、美國的十分之一;台灣前百大AI專利申請人的專利數量總數甚至比一間美國高科技企業之AI專利申請數量還少。所以特別提醒新創業者,「專利戰」是科技戰的重要一環,對專利佈局千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