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開發APP照護患者情緒,過去MIT也曾研發情緒辨識系統偵測危險駕駛
何渝婷
2020-06-02 15:00

(示意圖/取自pixabay)

人們處於激烈的負面情緒反應當中時,往往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而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心肌梗塞病人更應該小心自己的情緒狀況。

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余松年,開發出一款具有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可以應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日常照護,而且準確度超過8成。

根據余松年教授說明,許多人平時不會察覺到自己處於煩躁、生氣的情緒,使血壓不斷上升,因而提高了危險性。

「即時情緒辨識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病人的脈搏波形及心跳節律變化,藉此判斷正、負面情緒。該系統不只能偵測情緒,還能在察覺到病人的負面情緒之後,引導病人依照指示進行呼吸、放鬆的訓練,及早改善情緒。

另外,這個系統的使用方式相當簡單,只要透過手指穿戴心率感測器,再打開「即時情緒辨識系統」APP,感測器的光線就會從指腹進入,並偵測到每一次心臟收縮的血量變化,最後經由藍芽將訊號傳輸回系統,除了能輔助醫師更加了解心血管病患的情緒狀況,也能便利病患的居家自我監測。

(取自Affectiva官網)

近幾年來,利用科技「讀懂」人類情緒的技術已經越來越熱門,除了上述利用「即時情緒辨識系統」來提醒並減輕患者的情緒變化之外,麻省理工學院(MIT)旗下的多媒體實驗室Affectiva,過去就曾推出情緒辨識系統來偵測駕駛人情緒(Affectiva Automotive AI for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s)。

該系統利用車內的近紅外線鏡頭及RGB鏡頭,並透過深度神經網路來擷取臉部特徵,偵測出駕駛人臉部表情、眨眼次數、打呵欠頻率等,藉此判定駕駛人情緒及精神狀態。

除了會針對危險駕駛行為發出提醒或預警之外,AI也會依據駕駛人的情緒、精神狀況是否適合繼續開車來介入駕駛功能,甚至轉成自動駕駛模式,以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