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元觀點】台灣現在的思維習性究竟是什麼?
專欄作家林富元
2022-04-06 12:00

好友曹興誠先生最近就《兩國論》vs.《九二共識》發表了一系列的看法與言論,掀起了巨大波浪。一方面他當然立刻遭受了來自既得利益必然的圍剿撻伐,另方面卻也激發了群眾自醒,願意卸掉苟且偏安的面具,坦然面對真相與殘酷事實。

曹先生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數十年來一知半解的群眾對他認知十分兩極化。他們只知道曹先生是入籍他國的企業家收藏家,殊不知半導體界内行的前輩們都知道,今天所謂的台灣護國神山公司,其實最早起源自曹先生提出的晶圓代工原創計劃。後來曹先生提出的計劃被卡位卡關的人中途攔截,自己拿去做,巧妙引用政府與民間資源,三千寵愛搖身一變成為台灣三十年來最偉大的人間神仙。除此之外,曹先生打出自己天下成功,廣受尊敬,今天他的聯電公司子公司孫公司加起來好幾兆市值,則是鐵打的事實。

其實曹先生根本不必花時間精神在論述上跟那些沒有實戰實力的狗腿子辯論;但他願意發聲,願意表白自己看法,坦開自己思維,等於邀請那些搶著博取版面的打手趁機肆意批評他來提升自己。對曹先生來說,批評時政與政策思維,基本上只有付出而不可能有所收穫(他光是輕鬆賣出自己收藏的一片宋汝窯瓷碟,就回收臺幣12億,那還需要博啥版面)?但對批評他的人來講,爭先恐後辱駡曹某,心態上有種《既然我批評了曹某,那麽我肯定就跟曹某在同一高端身份啦》?

我最欣賞的是曹先生毫不掩飾地針砭到位,指名道姓的將那些謬誤論述源頭一一揪出。以往我們讀文章或看影視,看到評論文章,明明作者早已恨得牙癢,内容也早就罵開了,卻還故作小媳婦姿態欲語還休,半遮半掩地說某XX如何而某XX該或不該,隔靴搔癢,抓不到痛點!當然,他們可能是害怕言論發表之後的法律訴訟,可我覺得,如果害怕自己言論會遭到反擊,那就閉嘴不要説。要説,就不要扭扭捏捏。最討厭那種說半套,然後故作神秘做盡姿態的癆種。曹先生完全沒有這種問題。

敢說,就敢接受不同意見的批評,這點沒問題,曹先生請大家放馬過來。不過,在這過程中,我們再度觀察到台灣每周不同的吹風文化與思維習性。

大小S吳宗憲包括館長,代表台灣人的時尚文化思維嗎?

我全職從事創投的千禧年代,為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同時撰寫個人專欄十多年。後來因忙碌而停筆,但過程中,一直觀察台灣報章雜志特別對大S小S這兩位女士青睞,經常鍥而不捨的報導她們的花邊新聞或行為舉止,恆久不停,話題不斷。

徐氏姐妹真是不簡單,因為要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娛樂界與媒體中存活,更長期受到矚目,確實是十分困難的,但她們一直毫無懸念地占據著花邊新聞尖端。不曉得有沒有人研究過,從歌手或演員的角度來看,她們的成績大概說排在二流也沒人反對?從小S主持人的角度來看,過去有人欣賞她 「很敢講」、「麻辣犀利」 ,但這年頭影視早已百無禁忌,那種昨日咋舌今日尋常的俏皮話,聽多了不也十分過時?從姿色來看,她們好身材但戽斗容貌評為中上,大概也可以接受?然而她們竟然長期據有翹臀卡戴薰Kardashian那樣動見瞻觀的名人地位?之前大S的離婚事件,在台灣數周報導都跟烏克蘭戰爭死傷慘重百萬人流離失所的新聞在搏版面。如此輝煌成就,殊屬不易。

然後還有名主持人吳宗憲,隱約透露了現階段台灣文化的蛻變。吳主持人是非常厲害的,包辦了高收視率節目,但如果你將他與韓國劉錫及大陸何炅的主持水準並排相比,除了機智反應差不多以外,從站出來的形象到説話内涵深度到俏皮高低程度到總體格局來看,勝敗立判!當然,這只能説是筆者自己的觀察,因為有更多大眾喜歡他,肯定是廣大群衆認可他的主持層次,他才會檔檔節目接不完也長久不衰。

另外還有不知為何快速變成了台灣民心意見領袖的館長。這位奇人似乎獨領風騷,動見瞻觀,高頻率地在講誰駡誰或跟誰吵架,而且都會成為街頭巷尾的轉述内容。我們必須肯定這些潮流人物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裏努力不懈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出奇放射,才會被大家關注,被大家視為Celebrities。但究竟為什麽這幾位初看粗俗細看無才的名人,卻在台灣時尚文化裡特別轟動?而一般絞盡腦汁搞盡花樣卻仍在掙扎的《網不紅》,卻都無人問津?

厚道的逝去,刻薄的滋生

這幾個檯面上的實例,帶入我對台灣目前流行文化的至簡看法。我不會落入那些動不動就說「以前多好,現在多差」的窠臼,因為我事實上覺得以前沒有多好,今天也不很差。

但我們四五年級生以前成長的情境,跟今天千禧代與XYZ世代的環境,確實大大不同了。

以前你看見的聽到的、閱讀的,大多是精密監督仔細篩選與嚴格防堵之後的内容,所以印象中留下的都是美好的或者優化過後的轉述。當然以前也還是有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但大多數在「多方與自我克制」的心態下撰寫與傳述,不見得是透徹的完全真相。

互聯網之後全天下資訊障礙完全鏟平,到現在百花齊放萬鳥爭鳴,任何人可以在網上發表任何意見,對的或騷着癢處的,就有人喊讚追捧它;錯的或不爽的,自然就有人口誅筆伐消滅它。台灣三十年來從上到下奔放的言論自由,帶出了大家資訊氾濫,於是每天只能以短暫的時間去消化比較驚悚與尖銳的標題。這個整體態度的蛻變,在台灣可説是進行特別分徹底,說是世界翹楚也不為過。

正因為這樣,厚道的故事減少了,純樸的説辭不吸引人了,同時尖酸刻薄的批判增加了。到了今天,對話減少了,破口對罵變成唯一選項,因為你如果不夠大聲,別人會只聼到比較大聲吼叫的對方。憑證據仔細分析的功夫減少了,第一時間用漂亮辭藻來掩蓋貧乏内容的尖銳看法增加了,因為你如果慢條斯理的去據理陳述,鏡頭與麥克風早就跑到另一頭咆哮的嘴臉那兒了。總體來說,是否在如此厚道逝去,刻薄滋生的文化風尚下,群眾仰望崇拜的對象也開始長得不一樣了?

真實難受,模糊當道,所以選擇了《爽》的思維

曹先生的論述,鏗鏘有聲。囘駡他的人,則延續原先的模糊焦點,繼續振振有詞地自欺欺人,但還是有許多人選擇如此集體含糊的思維,這算是苟且偏安嗎?孰對孰錯,誰輸誰贏,根本不是重點。但很明顯的,有不少人的共同意識裏選擇了最不痛苦的思維途徑:《模糊地繼續維持現狀不是很好嗎》!殊不知彼岸習大早已不再延續鄧小平的思維,我們單向的一廂情願,會如何發展?他們對曹先生選擇最缺乏頭腦的辱駡,智商零蛋也説得出的“他是外國人,沒資格建議台灣的事”。這句通用的話,除了説爽以外,完全沒有價值也沒有智慧。如此《爽》罵,真的就遮掩了冷酷的事實嗎?

大小S在社會上得寵,因為大家看得爽,聽的爽。

吳主持人有功力,讓大家在小確幸的俏皮話裏比可愛,找到了偏安的爽。

館長形象有意思,讓大家覺得罵的爽,幹幹叫的爽。好像有代表人在為你出氣,爽!

以《爽》為標準,並非台灣專有的現象。君不見,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威爾史密斯掌摑克里斯洛克,就是得了自大狂大頭症之後,自認打得爽,群衆崇拜他,想必也會跟著爽?結果過了幾天,看來並非如此,輿論很清楚的告訴威爾史密斯,你才是錯的!現在回頭看, 《老子就是要爽》的思維,快速的蔓延到行為,變成自我膨脹而目中無人地犯錯,現在開始面臨來自四面八方輿論的轟擊了。

所以台灣現在的思維習性,第一觀察是《老子只要爽,一切都可以》。這只是個觀察,不是批評,因為《要爽》的根本意識,是當下認為它就是本人的過癮滿足。但真如此嗎?

接下來還有其他觀察。

本文僅代表專欄作家立場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