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美、亞洲等科技巨頭,歐盟公布全新數位戰略
張棟 / 鄭寧編譯
2020-02-21 14:25

當地時間2月19日,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旨在促進歐洲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能力,推動道德和可信賴人工智慧的發展。

白皮書由政策框架和未來監管框架要素兩部分組成。白皮書表示,歐洲需要大幅提高人工智慧研究和創新領域的投資水準,目標是未來10年中,每年在歐盟吸引200億歐元的AI技術研發和應用資金。

還將透過頂尖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吸引最優秀的教授和科學家,並在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世界領先的碩士課程。

2020年1月,彭博社曾揭露「白皮書」草案,稱草案建議3至5年內禁止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於公共場所,目的是留出更多時間評估技術風險。

但這一個3至5年限制條款,並未出現在正式版的白皮書中。

針對人臉辨識,正式版本白皮書稱,收集和使用生物資料用於遠端辨識目的對基本權利有特定風險,例如在公共場所設置人臉辨識技術。歐盟資料保護規則原則上禁止以辨識特定自然人為目的處理生物資料,特殊條件除外。

白皮書表示,「為解決在公共場所以此目的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引起的社會關切,避免在內部市場出現分裂,歐盟委員會將在歐洲展開廣泛辯論,討論可能正當的應用情況(如有)和共同保障措施。」

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透過改善醫療保健、提高農業效率、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維護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一些潛在風險,如決策不透明、性別或其他形式的歧視、侵犯私人生活等。

因此,白皮書提出高風險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的判斷標準,認為應根據風險來進行監管干預。高風險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判斷標準首先是程式所屬的領域經常發生重大風險,例如醫療保健、運輸、能源等;其次是程式的使用方式可能會產生重大風險,例如造成傷害、死亡或重大物質或非物質損失。

《人工智慧白皮書》目前向大眾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5月19日。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公布了一套關於數位時代發展的遠景規劃,包括數位轉型思路、歐洲資料戰略。歐盟希望透過加快技術研發、統一和規範數位市場、約束國際科技巨頭等,在新一輪數位革命中後發制人,獲得領先優勢。

路透社報導稱,歐盟承認,在第一波數位創新浪潮中,尤其是在社群媒體、線上購物和智慧ㄒ手機等消費市場領域,歐盟落在了美國和亞洲等競爭對手的後面。因此,歐盟希望利用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斯通等公司掌握的大量工業資料,將歐洲推向下一波創新浪潮的最前面。

歐盟委員會計畫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資料市場,將該區域的工業專業知識進行整合,並希望透過此舉建立一個強大的技術集團。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計畫在歐盟資料空間和雲端基礎設施方面,啟動40至60億歐元的投資。

歐盟數位事務高層、反壟斷主管韋斯塔格表示,利用資料會帶來一系列好處,比如「在聯網汽車中駕駛更安全、減少農業中農藥的使用或透過人工智慧醫學技術掃描來挽救生命」等。據了解,韋斯塔格和歐洲工業主管佈雷頓,將在今年年底根據各方回饋提出最終草案。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盟委員會同時表示,佔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將不得不向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開放其海量資料,就像金融服務等其他產業已經採用的做法那樣。這一提議旨在打破亞馬遜和谷歌等巨頭的壟斷地位。

文件內容顯示,為了推動企業分享和共用資料,歐盟委員會將探討「採取立法行動的必要性」。

歐盟委員會提議的其它內容還包括涵蓋跨境資料使用、資料互通性和製造業標準、氣候變化、汽車行業、醫療、金融服務、農業和能源等領域的新規則。

馮德萊恩說:「今天我們展示了塑造歐洲數位未來的雄心壯志。它涵蓋了從網路安全到關鍵基礎設施、從數位教育到技能、從民主到媒體的一切。我希望數位歐洲反映出歐洲最好的一面——開放、公平、多樣化、民主和自信。」

本文為雷鋒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為對抗美、亞洲等科技巨頭,歐盟公布全新數位戰略